你没见过的颠覆性技术,就在黄埔!
点击数:1440 发布时间:2024-06-06  发布者:管理员


 “广州开发区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系列报道④ 


科技创新一小步

产业振兴一大步


科技飞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天的“颠覆性技术”,也许就会发展成为明天的“支柱产业”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

从新型研发机构到大院大所

再到高科技企业

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

正在颠覆旧的产业发展方式

为未来的产业铺垫发展基础


△视频:方俊豪、曾林瑾


01

一线走访



 颠覆性技术 

 蹚出光伏产业发展新未来 


试想一下,远在新疆,规模巨大的光伏电站能够搬迁到东南沿海城市就近发电,省去万里传输的电力损耗,实现本地发电、本地使用。而且新技术能让光伏发电的效率比目前光伏电站使用的双面玻璃甚至单面玻璃硅板更高,同时建设成本更低,还可以利用城市现有的建筑物外立面安装,节省空间,这将是一幅怎样科幻的景象!


广东省载诚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仲树栋


要么走出一条过去没有人走的新路来,要么把过去难走的路变得好走,这是我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它要能带来未来产业的新发展!


广东省载诚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载诚新材料”)董事长、总经理仲树栋说,实现光伏发电效率更高、重量更轻、材质更柔软,必须在占光伏面板成本大头的透明电极材料上取得突破。


所谓透明电极,是构成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器、触摸屏等光电子器件的重要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触控显示、光伏组件和激光雷达等光电转换领域。


业内已认识到要大力发展柔性透明电极,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ITO(氧化铟锡)路线。


  • 但该路线一方面主要原料铟的蕴藏量日益减少、铟价持续走高导致原料成本偏高。

  • 另一方面则存在ITO的柔性特性很差,挠度很低,脆且易碎,导电性能存在瓶颈等缺点,使得其在柔性光伏、柔性显示等场景的应用受到限制。


本次走访走进载诚新材料,让我们找到了可以破解这一难题,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新路径的颠覆性技术。


仲树栋


我们的研发团队发现,任何导电材料能够做到超薄都会具有优良的透光性。难点在于如何破解超薄导电材料在超薄状态下自然聚集成“岛状形态”,并在薄膜保持超薄的同时保持较低的电阻。


据介绍,载诚新材料以金属Ag为主要原材料掺杂其他金属制备薄膜,将厚度从原来ITO的100纳米以上降低到了小于10纳米,解决了10纳米以下超薄透明导电薄膜“岛状分散”的世界难题


此外,金属超薄膜纳米材料在保持超高透光率的同时具备了超低的电阻和超低的雾度,且具有优良的柔性。同时,该材料常温工艺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廉,仅为ITO膜的50%,便于大规模使用,一举打破该领域被日、韩厂商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


以太阳能光伏面板系统为例,金属超薄膜纳米材料的应用,突破了过去玻璃面板重量大的限制,使得太阳能光伏面板系统能应用在载重量较小的场景,比如楼房的外立面,这极大地突破了光伏面板的安装范围。


这是科技创新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提高了人类获取能源的效率,推动对太阳能的利用总量的爆发式增长。


如今,在广州开发区,载诚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基地一期已落成,并于2022年底投产。其铺设了全球最先进的大型卷对卷磁控溅射生产线,具备生产300万平方米柔性纳米透明电极、高阶水氧阻隔膜、光学膜等产品的能力。2023年实现销售额6099万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5亿元。这正是颠覆性技术带来的未来产业的一个典型案例。


△载诚新材料大型卷对卷磁控溅射生产线



 未来产业 

 从黄埔走向世界 


将一项技术新突破转化为一个能够创造经济价值、推动社会发展的产业,在黄埔的创新企业中并不鲜见。


坐落于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广州黑格智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黑格科技”)是一家以3D打印应用和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驱动型全球独角兽企业,技术储备覆盖包括高分子材料研发与制造、3D打印设备研发与制造、底层三维算法研发、人工智能算法研发、三维远程设计服务、数字化技术应用拓展等全产业链,已成为能向全球企业提供全链条数字化生产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黄沪林/摄


仅在3D打印的基础材料方面,黑格科技就自主研发及生产了上百种光敏医用级树脂材料,获得了国内Ⅰ类、Ⅱ类、Ⅲ类医疗许可证,其中Ⅲ类增材制造用光固化临时冠桥树脂获批国内首例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是全国3D打印领域首例首家。同时,获得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医疗器械认证。


△黄沪林/摄


走进达闼机器人(广州)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带来“未来产业”的科幻感显而易见。


在这里,一个云端“大脑”模型正面向机器人视觉、语言和动作等多模态融合,训练机器人完整思维链能力。基于这一模型,机器人可以利用多传感融合感知和运动控制,在公共卫生、智慧农业、智慧医养、公共安全、智慧教育、智慧城市、商业零售等领域成为人类的帮手。


达闼机器人(广州)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


比如,进入工厂从事3C制造,前往建筑工地扎钢丝,在医院照顾瘫痪病人,进入家庭当保姆等。


我们计划在2025年实现机器人保姆商用,到2035年提供全球化服务。



年轻的广州析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析芒医疗”)正在开展的“颠覆性”创新同样令人惊奇。他们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加持,切入医疗领域,实现了人脑与电脑的连接。


析芒医疗首席执行官

黄东


比如让瘫痪者行走,让患者隔空控物,让植物人苏醒。这在以前无法实现的事,未来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来实现。


析芒医疗首席执行官黄东介绍,脑机技术的革新在于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收集神经元信息,并解析反馈,搭建起医生与患者大脑沟通的桥梁,更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神经系统进行诊治,改变了以往“盲人摸象”的治疗方式。目前,这一技术的临床试验正在国内最顶尖的神经外科医院中开展,未来将造福广大患者。


以基因载体智能设计和智慧生产起家的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舟生物”),全球首创“基因递送”技术,并已搭建了“模块化”的技术平台,很快实现了业务覆盖基因递送全产业链。


云舟生物首席科学家

蓝田


未来公司可以成为辐射全球基因递送领域的科研重镇和生产中心,促进全球生物医药技术水平的提升并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始于黄埔,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黄埔,在黄埔的孵化下,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为未来打开无限空间,提高了大湾区乃至全国产业的天花板,推动产业走向世界。



02

一线观察



 推动创新成果 

 从“书架”到“货架” 


脑机接口技术让瘫痪者行走,无缺血肝脏灌注系统实现了“不中断血流”肝移植,基因递送工业化制作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打开了另一扇门……


通过一系列走访,可以看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蕴含的科技创新蓬勃生机,不少颠覆性技术神奇而又发展空间巨大。


但如何将这些创新技术变成产业?这对大多数科学家来说,可能是一道超纲题。


在这个过程中,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就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为科学家答疑解惑,推动创新成果从“书架”到“货架”,最终实现产业化——


近几年,黄埔区为创新者提供不少政策支持。


如今年2月20日,《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若干措施》(后称“颠覆性10条”)正式发布,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机制,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外,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给创新者搭建平台。


其中,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就是黄埔区引入的创新载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该中心累计实施项目46项(其中国际项目占比接近50%),产生了多项世界首创纪录,包括“纳米金属透明电极”“活细胞超灵敏超分辨显微镜”“床旁高分辨呼气疾病分析仪”“用于病理诊断的激光发射显微镜”“植物免疫蛋白RDR低毒广谱抗肿瘤原创药”等世界首创成果,突破“电子束曝光机”“通用流体仿真软件”等技术空白,4项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成就展重点项目。


△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前文中提到的载诚新材料、析芒医疗等项目,均是从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走出来的代表项目。2023年入选首批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的无缺血肝脏灌注系统同样正在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孵化。该项目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副院长、奇点医疗首席科学家何晓顺教授深耕器官移植领域35年的颠覆性创新。


在肝脏移植过程中,由于肝脏缺血超过15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伤,无法移植。传统的做法是把供体器官马上低温保存起来。然而,从器官离体后到开始移植前的这段时间内,由于没有血流供应,器官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损伤,最终会影响移植疗效甚至导致移植失败。


无缺血肝脏灌注系统的出现解决了离体器官缺血问题。2017年,何晓顺团队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破解了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世界性难题。从此,器官移植进入了“热移植时代”。


由此可见,未来产业不是唬人的假玩意儿,而是能创造价值的真东西。这也是黄埔区致力于为未来产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原因之一。


黄东


黄埔区政府对于相关项目的落地,其配套更加完善,更加贴合项目需要。


在采访过程中,黄东十分认可黄埔的营商环境,他表示,相关政府部门反馈迅速、沟通顺畅,为析芒医疗脑机接口项目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医疗器械认证方面,药监部门的高效审批流程大幅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为项目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3

大咖策论



 新型生产关系 

 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基础 


对话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首席经济学家

刘锋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政府、企业乃至资本市场需要怎样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来适应这一变革?为此,黄埔融媒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探讨如何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催生未来产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黄埔融媒:您曾经发表过文章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您看来,如何才能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刘锋: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它不应是传统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对人力、资本、物资、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的深层次提升和优化。这一概念深刻体现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生产力质的飞跃和结构的升级。


在新质生产力的框架下,劳动者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是转变为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高素质劳动力。这要求我们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同时,劳动资料也经历了从传统工具到智能化、自动化装备的转变,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融合应用,孕育出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不断优化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率,新质生产力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经济体,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数字经济、5G通信、高速铁路等领域的发展,展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然而,在要素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存在提升空间。具体而言:


  • 在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上,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

  • 在资本市场对于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需加强。

  • 在物资资源的利用上,仍需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 在技术创新方面,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上,还需持续发力。


此外,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黄埔融媒:您认为新型生产关系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请问这种新型生产关系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刘锋:

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而形成的。其内涵和特征主要体现在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三个方面。


  • 市场化是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强调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力要素的定价和配置问题,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能够在市场中更有效地流动和交易,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和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市场化还要求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确保市场秩序的公平和透明,防止市场失灵和垄断行为的发生。


  • 法治化是新质生产关系的另一个关键特征,它确保了人身和财产权利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各类权利不受侵犯。法治化环境下,司法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是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石。法治化还包括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平等准入市场,以及公平享受和获取公共资源、信息和服务的权利。这不仅有助于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国际化体现了新型生产关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发展趋势,它要求生产关系能够适应国际规则体系,促进要素资源的国际化流动。国际化意味着生产关系需要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相接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国家和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通过国际竞争和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黄埔融媒:对于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企业更快地成长壮大,您有什么建议吗?


刘锋:

我们要尽早对创新企业进行资本市场的科普和教育。因为这些企业无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颠覆性技术,想要做大做强,发展成为“未来产业”,都必须与资本市场对接。而正因为这些企业的创始人绝大部分是科学家,他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有缺失。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在资本市场上碰壁了,不仅企业价值受损,甚至可能影响的是某一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因此需要让这些科学家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资本,能陪企业走多久,同时要规范信息披露,让投资方获得信息的确定性。


对于政府也是同样,投资者希望获得的确定性并不是多少钱,更多的是信息的确定性。比如在广州开发区,有多少有价值的企业?相关的政策是否稳定?都是能否吸引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关注当地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个人觉得,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这一方面很有优势,政策稳定度很高,兑现给力。如果能更精准地向资本市场发布本地有价值、有前景的项目信息,相信能催生出更多高成长的科技企业。



黄埔“颠覆性10条”政策亮点


  • 对获得颠覆性专项项目立项的科技项目(含参与单位),采用“即立即享”的配套补贴前置支持,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


  • 广州市外企业获得立项后整体搬迁到黄埔区,或为获得颠覆性专项立项的黄埔区内企业,按照国家颠覆性专项立项资助金额的100%予以配套,不超过国家颠覆性专项立项资助资金的实际累计到账金额,且不超过申请单位实际投入资金,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


  • 广州市外企业获得立项后直接在黄埔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按照国家颠覆性专项立项资助金额的100%予以配套,不超过国家颠覆性专项立项资助资金的实际累计到账金额,且不超过申请单位实际投入资金,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


  • 颠覆性候选项目牵头单位整体从广州市外迁入黄埔区,或者黄埔区内企业成为颠覆性候选项目的,分阶段累计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 实施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专用创新券,支持颠覆性项目企业使用与颠覆性技术创新活动相关的资源,包括黄埔区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机构提供的仪器共享、检验检测、研发合作等,创新券采用“先领用、后补贴”的方式,每家颠覆性项目企业每年度最高领用10万元额度的创新券,并按实际使用额度兑换服务补贴。


  • 支持高水平建设颠覆性技术创新产业园,包括依托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颠覆性技术创新核心园,鼓励多方基于黄埔区相关专业园区建设颠覆性技术创新拓展园,加强园区间创新成果转化合作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连续3年累计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园区运营补贴。


  • 非广州市户籍的颠覆性技术人才及其团队成员在黄埔区工作或创业,可按相关规定申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或广州市人才绿卡,享受本地居民待遇和优惠便利服务。



统筹丨徐清杨、肖昆华、黄于穗

策划丨黄蓉芳、张成

文丨张成、许婉

编辑丨胡佩憶

校对丨周童

审核丨龙昊

复核丨曾妮

签发丨徐清杨

出品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黄埔发布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州黄埔发布


战略联盟
合作机构 广东省中药协会 | 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 海汇投资 | 东方富海 |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4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