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讲述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点滴故事。
7月26日下午,广州开发区“潮起40年·亲历者说”第五期活动举办,以“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发展历程”为主题展开,通过情景剧生动再现了一代代开发区人的奋斗故事。区领导赵虎、徐红怡出席活动。
活动邀请陈仪德、李永伟、崔骏、陈长兴、郑妙华、张英夫等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领域的“亲历者”,讲述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点滴故事,共同回顾40年来开发区营商环境的发展变化历程。
引进外资:“两个门牌号”的故事
1988年成立的百事(中国)有限公司是广州开发区的“老朋友”,是广州开发区引入的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现场,百事(中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人力资源与行政经理崔骏分享了百事“两个门牌号”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百事公司计划在中国投资新建浓缩液制造中心。出于保护核心配方知识产权的考虑,百事公司希望成立外资独资公司,但在当时,制度和政策还不允许外资公司在国内独资运作。
“广州开发区积极筹划,给我们创造条件,为我们联系到本土品牌亚洲汽水,在一个园区内注册成立了两家公司:亚洲汽水成立了百乐饮料有限公司,而百事通过技术合作的形式,注册成立了百事(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广州开发区第一家注册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园区门口会有两个门牌号。”崔骏说,“两个门牌号”的故事,带有时代的印记,同时也充分展现了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广州开发区精神,这也是百事公司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时代变迁,36年来都愿意坚定留在广州开发区的主要原因。
谈到百事(中国)扎根广州开发区30多年的感受,崔骏表示,广州开发区最独特和最吸引企业的地方,就是充满了活力,对各类人才越来越有吸引力。“开发区为需要的企业提供员工宿舍,企业可以视情况租用。我们为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宿舍服务,也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我们作为制造型企业,有很多优秀的生产操作人员,他们有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开发区非常人性化地提供了重点企业员工入户和子女入学的政策。区里出台的人才政策也吸引着更多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来到开发区投资兴业。”
驻企筹建:全方位高效服务,将大学开在企业里
历任广州开发区企业管理室副主任、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调研员陈仪德生动讲述了他作为开发区“筹建工作代表”,深度参与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的企业筹建工作的故事。
“要把一间拥有3225万美元设备的大厂搬过来谈何容易。不仅要确保技术不泄密,生产设备安装做到一次调试成功,处理好现场施工队伍,安全有序作业,还要对员工进行妥善的安排。”谈到筹建工作过程中的的种种困难,陈仪德感慨地说,“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全面研究了留住骨干、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实施措施。很多措施都得到厂方的认可,对加快完成迁厂投产起到重要的作用。”
“捷普落户开发区,从打桩到试产只用了11个月的时间,速度之快、建筑质量之高,大大出乎外商的意料。捷普的外方总经理和我说,开发区管委会派驻厂代表开展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筹建的做法,他们跑遍全世界也没遇到过,可谓是开发区的创新。”陈仪德说。
大企业员工多,人员流动性大,如何提高员工素质、留住人才,这是个挑战。“开发区距离院校比较远,让员工下班之后再赶去上学也不现实。所以我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将大学直接开在企业里?”陈仪德创新提出捷普“校企模式”,创新办学模式,将课堂设到工厂里。当时请华南理工大学专门为捷普公司开设结合产研相适配的电子高起专业班,为捷普培养人材,对稳定生产线骨干队伍和年以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模式也被省内多家大企业借鉴复制。
深耕改革:营商环境迭代升级、提质增效
作为一名深耕营商改革领域多年的工作者,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永伟讲述了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的历程:“广州开发区自建区以来,一直秉承‘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的理念,营商环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迭代。最开始是凭借硬件建设、资源倾斜;之后意识到政务服务的重要性,着手推行相对集中审批制度改革;再到后来进入要素保障阶段,围绕企业匹配土地、资金等市场要素;如今又在进行迭代。”
今年广州开发区出台了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提出“四个转变”:由产业全链条全要素向强链条强要素转变,由普惠型便捷化基础服务向精准化个性化增值服务转变,由流程化再造向数字化重塑路径转变,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多元参与转变。
现场,李永伟讲述了广州开发区通过数字化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供需匹配的案例,并详细介绍了“埔企通”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实现对企业的跟踪服务,政府每个部门的职能都能在上面实现,同时企业之间还能够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如何由普惠型便捷化基础服务向精准化个性化增值服务转变?李永伟提出了新观点。“目前企业的诉求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服务理念也应该相应转变。我们营商环境的发展思路要向个性化精细化的增值服务转变,围绕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服务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更高需求,聚焦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市场竞争结构、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等,既要标准化营商环境建设,又要差异化营商环境建设,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精准营商环境。”
李永伟表示,近年来,广州开发区不断拓展政企沟通、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建营商环境的新渠道,已经形成了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沟通交流体系。“我们首创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设立营商环境观测点,出台市场主体参与营商环境建设办法,建立了从问题诉求收集、交办、解决、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机制。”
企业心声:开发区与企业相伴成长、双向奔赴
对于李永伟提到的精准化个性化增值服务,来自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郑妙华深有体会。“2002年鹿山新材选择落户广州开发区,就是因为区政府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在公司建设、生产运营期间,极尽所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制造企业必要的生产要素:土地、厂房、电力这些稀缺、复杂的项目。我们不需要‘一对多’找各部门去说明诉求,由主管部门组织召集协调,企业就得到了‘多对一’高效解决,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长兴从营商环境观察员的角度,谈到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促交流。“营商环境观察员就像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润滑剂。通过参与政府组织的企业走访调研、参与‘吐槽大会’‘益企谈’等政企沟通活动,很好的从第三方的角度为营商环境建设提出意见建议。”陈长兴说,“能成为广州开发区的营商环境观察员,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一定会尽我所能,助力。”
广州奇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张英夫也在活动中表示,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州开发区的重点扶持,政府部门经常组织各类培训、交流活动,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交流和经验分享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能够与其他企业家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到更多实用的营销管理技巧,拓展了人脉资源,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活动最后,李永伟动情说道:“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我认为,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政府能够为企业和企业家创造更优的条件,让企业创造更多的可能。与企业相伴成长,双向奔赴,相互成就。让来开发区的创业者成就个人梦想,融入企业梦,共同实现中国梦!”
(范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