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丝城”
这一发展概念于2023年提出
迅速成为
转型升级的新样板
广州海丝城人口密度高,地铁线路多,距离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与科学城足够近,仅8-10公里,15-25分钟车程,可就近承接四城外溢;地铁7号线开通后,还可以承接番禺部分地铁沿线的客源。
广州海丝城地段禀赋优异,处于黄金内湾入口,拥有大江大山的自然本底——沿江岸线长约43公里,纵深约500米,是珠江流经广州江面最开阔的区域。6个江心洲岛串珠成链,10条垂江河涌水系成网,塑造了珠江东十公里黄金岸线独一无二的生态景观价值。同时,广州海丝城处于珠江北岸,南望江景,相对比海珠北面望江,景观更好,更具价值。
从交通联系来看,珠江北面陆地广阔,路网密集,交通便利度更高;更重要的是,广州海丝城与同处珠江北岸的天河紧密相连;再往前追溯,江北的越秀、荔湾,形成了广州城建发展沿珠江北岸一路东进的历史脉络。
广州海丝城沿江片区所交织的地理、人文、城市发展沿革等多重因素,提升了该片区发展上限。
从数年前相继提出的广州第二CBD、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组成部分等规划定位,到最新谋划的广州东部中心“双核”之一的广州海丝城。规划概念多,层级高,也说明广州海丝城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地方。
△海丝城总体鸟瞰效果图
以实际建设为准
广州海丝城未来发展,关键在于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土地发展空间的问题,这里有两个抓手:城市更新和土地收储;二是存量产业提质升级和做大做强增量产业的问题。
过去五年来,黄埔区已率先在城市更新领域,以及鱼珠湾、护林路沿线、乌涌口湾区国际创新中心等3个商务区,取得了节点性突破。去年以来,广州新一轮城市战略规划的实施,给了广州海丝城结构调整的机会。
这片广州东最优质的滨水岸线,正迎来高光时刻。
在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中,广州海丝城承担起广州东部中心营造现代化城区的重要任务。规划明确,广州海丝城在广州整体沿珠江东进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中间区位”,将作为承接东进发展势能优先度最高的地区,持续导入外部创新资源,转化并服务科学城、知识城等新兴产业区。
空间结构上,广州海丝城将规划形成“长滩四岛,六园十苑”的功能布局。其中产业空间体现为“一滩六园”,即:沿珠江鱼珠到庙头段打造一条11公里的科技长滩,布局现代服务业和科研孵化园区。从城市形态来看,未来的海丝城,将会是一座全新的、有别于传统CBD建设模式、人文特色突出的滨江新城。
△广州海丝城
今年,黄埔区提出了广州海丝城重点开发区域,并制定了实施线路图:
其一,双岗至庙头2.6平方公里沿江狭长地块。计划在黄埔大桥两侧塑造4公里海丝新岸,形成围绕文冲船厂与黄埔电厂的两个核心板块,实现“服务-科创-制造”的高效链接,建设具有创意和文化品位、高质量的复合产业园区。
其二,规划以黄埔高铁站为核心,推动周边9平方公里用地全面提升,谋划黄埔高铁新城片区,打造集枢纽站、高端商务、科创研发、精品商业、综合体育、文化休闲、生活配套等7大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综合枢纽商圈。
高能级的规划定位,需要高质量的交通和产业支撑。规划提出,发挥片区内已落地在建的多家大院强所优势,围绕枢纽站点,沿护林路东西向发展数字未来产业,南北向发展科创服务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地。
未来,黄埔高铁新城片区,将成为广州海丝城的“大脑中枢”。
目前,护林路轴带5公里已集聚省市区科研机构共13家。特别是中科院旗下的大湾区纳米院总部、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部,以及广东腐蚀科创院、国机智能研究院,为黄埔产业迭代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智能网联国家创新中心、中国游戏软件谷等11个重点产业园区,目前已落户亿航智能、统信软件、百度阿波罗、云徙科技等多家重点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数字产业化进程。
△位于护林路的广纳院 贾自豪/摄
交通方面,规划提出强化黄埔高铁枢纽站周边集散能力,优化交通组织、加密规划次支路网,打造区域30分钟可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和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系统。
广州海丝城并未停留在纸上。
今年伊始,黄埔区加快片区土地收储,近期广园快速北侧多宗地块已陆续征收,为新城建设提供了要素保障。接下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全面铺开建设......
在可预期的未来十年内,随着黄埔高铁新城的崛起,护林路沿线将迎来脱胎换骨的巨变。这里也必然成为广州投资热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