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的南岗河。莫立强 摄
近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组织开展2023年度全区绩效改革创新项目评审会。过去一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出一批强革新、促发展的优秀项目,激发各单位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各单位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创新亮点,提供经验。
据了解,本次评审共有79个改革创新项目、157个攻坚克难项目参评,最终评选出“十优改革攻坚项目”,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攻坚举措,推动黄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湾区时报记者 许婉 钟飞兴 孙旭东
优中选优,推出“十优改革攻坚项目”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拥有与生俱来的改革创新基因。2017年,该区于全市率先设置绩效“创新争优”评选,为各单位的革新好举措、特色好经验、实效好办法搭台架梯。2019年该区首推“现场+答辩”的项目评审新模式,邀请高校学者、行业专家等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作为评委,每年对近百个改革创新项目分类别进行公开答辩评审。2021年,该区又创新推出“改革创新十优项目”评选。
2023年,为激励各单位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原“改革创新十优项目”评选基础上,于全省范围内首次增设“攻坚克难十大典范”评选,进一步优中选优,形成“十优改革攻坚项目”。
据了解,全区共79个改革创新项目、157个攻坚克难项目参评。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全国首创省区共同推进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合作共建新模式”“创新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模式、出台‘用电十条3.0’,擦亮黄埔用电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等一批强革新、促发展的“十优改革攻坚项目”,并首次在2024年开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上通报表彰。
精益求精,行业专家建言献策
“评审会之前,我们特意组织了培训会,解读2023年度创新争优考评细则和评审流程。”黄埔区绩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10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办绩效创新争优项目申报培训会,充分运用案例式教学,通过正反案例比较,深度剖析历年创新争优项目得扣分点,为各申报单位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申报思路。针对各单位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开展“一对一”精准答疑,协助相关单位研究2023年工作亮点,梳理可申报的创新争优项目。
2023年12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组织开展2023年度全区绩效改革创新项目评审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高校学者、媒体和企业家代表组成评审组,对79个改革创新项目进行现场答辩评审,全面检验该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乡建设等众多领域答卷情况。
“我们通过‘三坚持三促进’打造黄埔改革创新标杆。”黄埔区绩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黄埔区坚持“现场+答辩”,促进交流评比。“现场+答辩”的形式,由参评单位选派陈述人现场介绍项目,评委就其陈述情况和佐证材料进行提问,全程即问即答。整个项目评审,评委根据其项目陈述和答辩情况,结合佐证材料,从创新立意、创新举措、影响范围三个维度对项目进行打分。给参评单位搭建了展现工作成效的平台,促进各单位进行交流展示。
此外,黄埔区坚持邀请各行业专家,促进研讨提升。该区广泛邀请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高校学者、媒体和企业家代表组成评审组,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地评审。专家们更能够从第三方视角,更加权威、客观地对参评项目建言献策,既有守正创新、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细致入微的具体建议,促进项目完善提升。
该区还坚持博采众长,促进打造品牌。后续将对改革创新项目进行“回头看”,组织专家评委到项目实地考察调研活动,不断发现、提炼并推广可复制的改革创新模式与经验,打造具有黄埔特色改革创新品牌。
项目1
创新园区供电模式为中小企业降本增效
长期以来,广州开发区工业园区普遍采用由园区管理单位转供电模式,由此导致各园区收费标准和收费模式不一,园区企业用电服务感知较弱。甚至,出现部分企业与园区管理单位因电费问题而产生纠纷的情况。
2023年4月,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牵头出台了《深入推进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转供电收费规则,创新推出“智慧平台+智能电表”模式,实现园区企业用电全自动抄表、全自动计费,园区方、园区企业、政府监管部门、供电部门均可在“埔e园”平台实施用电全过程监督。
改革之前,广州开发区工业园区转供电收费相关政策规定比较分散,园区方和企业关注度不高,未及时落实相关政策。而改革之后整合形成了转供电收费规则,并将规则在“埔e园”平台上公示,从而实现工业园区转供电收费自动计算,实现用电公平。
此外,改革之后园区方还可通过“埔e园”平台对用电线路安全监测、企业电表抄读、电费计算等日常工作进行智能管理;园区企业可通过“埔e园”小程序对自身用电情况进行实时查看。另外,供电部门可通过收集分析各园区用电数据,统筹各园区错峰用电,推动园区方和企业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平衡电力缺口。
电力指标通常被视作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风向标”,政府部门可通过平台收集企业用电情况,从用电增长、用电结构等维度进行分析,为科学研判重点行业企业运行态势、精准施策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据统计,自此项改革推行以来,该区已完成改造的2家试点园区;今年3月到9月期间共为128家园区企业用户节省电费成本57万元,电费较改革前下降约13%。预计在此项改革顺利完成后,将惠及区内155家工业园区5000多家企业。
去年9月,广东省发改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试点工作,并将广州开发区转供电改造模式作为全省参考改造模式首选,向全省各地市大力推广。此后,西安、东莞、佛山、清远等全国多地相关政府部门相继学习有关经验做法。
项目2
新龙镇打造广东省典型镇村
黄埔区新龙镇以“百千万工程”为发展契机,在全省范围内探索全域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规划+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公共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联动的发展实施路径,树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标杆。
该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抓手,统一划定耕地集中整治恢复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推动耕地集中连片;探索开展增减挂钩整治试点工作,全镇梳理潜力零散建设用地,通过腾挪零散用地引导空间集聚,推进建设规模按需流动;编制新龙镇总体统筹规划,探索超大城市乡镇全域更新实施统筹新模式、新机制,建立“项目—单元—镇域”三级统筹实施路径。
该镇采用政府搭台、国企扶持、企业唱戏、村民参与的方式,大力发展新龙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结合都市农业休闲公园,着力打造麦村村、大坦村及“金坑碧水”美丽乡村示范带,创建35公里的新龙幸福游径,全力推进油麻山公园建设提升;整理、收储一批闲置农房,整体提升后打造田园特色科创产业载体,不断释放存量用地资源;谋划全镇1500亩留用地集中选址,联动周边产业资源,先行推动镇龙村41亩、大坦村80亩、麦村村35亩留用地落实,壮大集体经济发展。
该镇探索农房建设新模式,“拆改留”并举,对大坦村490栋农村“赤膊房”统一改造;对标江浙、先行先试,同步探索政府“统规自建”与“先建后拆、大搬快聚”两种模式推动大坦新村建设,选取3处新村选址,统一规划116户新居,全面提升大坦村人居环境品质。
项目3
完成超90万平方米安置房分配交付
2023年初,为推动黄埔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根据全区在推项目的实际情况,将相关任务指标逐一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属地街镇、区属国企及具体项目中,全链条梳理项目主要节点、存在问题,每日跟进、每周复盘、每月总结,确保安置房分配交付任务如期完成。
针对开发企业与村社在安置房摇珠分配方案上的争议纠纷,该局联动相关部门及街镇,精准服务,“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开发企业和村社进行资料收集、凭证填报等工作。
针对黄陂长安项目地下车库、公配分割、弃产及补偿面积缺口等一直“悬而未决”“拖而不决”的争议难题,该局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找准开发企业及村集体的利益共通点,最终促成双方搁置争议,完成18.3万平方米已建成安置住宅的摇珠分配工作。
对于萝峰项目安置房缺口大等短期难以调解的问题,该局会解放思想、另辟蹊径,以萝峰联社为接收单位、再二次分配村民确权为思路,最终形成15万平方米地下车库申报材料,极大提升萝峰项目安置房分配交付总量,并如期完成交办任务。
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1至10月,黄埔区商品房销售面积28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8%,占全市商品房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市更新完成安置房分配交付9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3%,贡献了全区商品房销售全部增量且填补了其他商品房的销售缺口。全年完成120万平方米,城市更新单项指标拉动全区GDP增长0.3个百分点,为该区稳增长扩投资作出积极贡献。
项目4
省区共推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改革创新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战略支柱产业之一。黄埔区市场监管局围绕药品研发成果转化难、药品注册周期长等难题,推动广东省药品监管局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共同推进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合作共建协议》,推动一批省区协同促进产业发展的举措在黄埔落地生效——
构建先行先试新政策。推动全国首个“医疗机构+研发机构”模式的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LDT)试点在黄埔落地;推动药品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试点,为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药品上市快车道。对接广东省药品监管局三大技术机构,构建快速通道,提升黄埔区药械化产品上市许可、审评审批、检验检测、检查核查速度,企业在家门口即可得到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解决企业注册申报周期长的问题。
构建监管服务新模式。通过省区协同监管新模式,实现“当天申请当天查”,大大缩短企业等候检查时间;授权组建创新服务站,提供省级专家资源,开展广东省药品监管局权限内的沟通咨询及审评检查指导,靠前服务让企业少走弯路。
构建技术支撑新平台。推动广东药物安评中心在广州开发区建设工作,使该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制品批签发唯一法定机构所在地,为生物医药产业双高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省区共同推进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合作共建新模式推行一年来,取得显着成效。2023年,黄埔区重点项目注册提速20%,提交新药注册申请占全市95%,医疗器械获证数量占全市65%。该区跻身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第八位,较之2022年上升3位。
项目5
高效完成重大项目用地用林审批
针对黄埔区用地、用林报批审批及组卷面临着组卷流程长、工作时间紧、征地实施难、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黄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联动该区相关部门以及各街镇,完善专班的组织架构,明确细化各专班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高效完成报批工作。
工作专班原则上采取“一周一报”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及时报送需要专班解决的难点问题,由专班组织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征拆、组卷、审批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会议形成纪要和专报。
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尤其是区属国企力量,通过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把技术性、辅助性的业务内容委托区属国企等社会力量来实施,提高用地用林的工作效率。为支持企业建设投产,发展经济,该局采取“拿地即动工”思路,支持多家企业办理了地块延期动工、竣工使用,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2023年,黄埔区累计获批用地70宗(含政府储备项目52宗、城市更新项目18宗),面积670公顷,为孚能科技、万孚生物、高博医院、中俄直升机、智光储能、日月新、航空特种轮胎、大塱旧改、萝峰旧改、沙步旧改、双沙旧改等项目落地提供了用地保障;完成组卷上报未获批37宗,面积277公顷。
项目6
联和街打造广州专精特新发展主阵地
黄埔区联和街道作为广州科学城的主要所在地,近年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上持续发力,通过分类精准培育、推动集群发展、主动宣传推广、闭环管理诉求等方式,成功集聚各类商事主体超4万家,其中规上企业1753家,高新技术企业125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41家,上市企业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占黄埔区53.8%、广州市26.8%,为广州市优质企业培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以来,该街基于辖内17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储备库,形成国家、省级“雁阵式”梯次培育模式,累计辅导企业开展专精特新认定、复核535家次。同时,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显示、新材料等特色产业,立足科学城区域发展规划,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探索专精特新产业园区试点。
该街从“被动服务”向“主动问需”转变,瞄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健全企业诉求“提出—收集—跟进—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真正做到“有求必应”,为三晶电气、福维德焊接、程星通信、达蒙安防等企业协调扩容、用地、产业对接等诉求120余条。
2023年,联和街道累计入选专精特新企业64家,占黄埔区53.8%、广州市26.8%;第一、二批认定的禾信仪器、创尔生物全部100%复核通过;6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仅包含34家规上工业企业、28家服务业企业,还包含1家规下工业及1家批发业企业,覆盖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软件服务等16个行业大类、34个行业中类,是名副其实的“广州专精特新发展主阵地”。
项目7
南岗河树立大都市小流域河湖治理样板
黄埔区南岗河是水利部全国首批7条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之一,2023年率先通过水利部建设成效评估,并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2023)》。该项目因具有全国率先创建、流域特色鲜明、人水矛盾突出、协调对象繁多等特点,被水利部作为建设标杆在全国推广。
南岗河幸福河湖建设之初,黄埔区水务局从项目策划阶段落实城市内涝治理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留足河湖生态空间,加以活化利用,形成都市生态绿廊。同时,探索高密度城市洪涝共治模式,统筹城市海绵系统、管网排水系统和河道排水系统。
基于食物链自然法则,该局采用微干扰轻干预的生境设计手法,营造韧性多样的生境,增强生物多样性;构建浅水型亲水河道,将自然河流与城市生活充分融合;盘活滨河及桥下空间,打造城市带状河滨公园,让负面的空间重新绽放活力。
2023年,南岗河幸福河湖创新举措均已落地见效:33项任务全面完成,综合洪涝防御能力提升至100年一遇;水质平均达到Ⅲ类水,上游河段达到Ⅱ类水;干流20多公里碧道全线贯通。通过河流生态保护和生境营造,南岗河重现河畅水清,鸢飞鱼跃的盎然生机,南方波鱼等稀有鱼类回归,鸟类已达到68种。2023年10月,南岗河长岭段入选广东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
南岗河幸福河湖建设串联起周边文旅资源,有力推动假日经济、休闲经济发展。去年以来,“到黄埔去”户外音乐季、沿河徒步等文体活动在南岗河畔举行;该区利用桥下空间、河边绿地打造的悦动公园,成为全龄休闲运动空间,人民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项目8
云埔街打造城中村管理“严田模式”
黄埔区云埔街道严田村作为围院式管理样板村,以点带面推动城中村围院式管理提质增效,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撬动治理元素发挥作用,激发了基层治理效能。
严田村在出入口安装智能闸口,规模以上出租屋安装三代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来往人员通过“刷脸”“刷码”“刷证”等方式进出。同时闸口、门禁等硬件设备与“靠埔通”打通,实现应用联动。
云埔街道将严田村255栋3288套出租屋、村内道路、村内部件、出租屋隐患等关键数据上图,在一张图上直观呈现每栋出租屋内部结构和居住人员情况,直观展现每条内街内巷实景影像,能够为严田村围院式管理工作提供“以图找屋、以屋找人、以人找屋、实时采集、精准管服、信息联通、数据统计”等7大指挥调度功能。
该街道依托黄埔区来穗人员动态纳管系统,汇聚严田村闸口、门禁、人脸抓拍、“靠埔通”等数据资源,通过分析比对公安、人社、住建、民政、教育等13个部门来穗人员数据,研判定位严田村内漏管来穗人员信息、精准找到疑似重点人员,提前预警隐患问题。
“严田模式”实施以来,严田村人屋纳管登记率100%,治安警情案发率下降71.6%。据统计,智能闸口日均通过量约5000人,依托智能闸口、门禁、摄像头等设备破获案件34宗。
此外,“严田模式”构建了“以房管人、群众自治”的出租屋管理新模式。严田村的房东、承租人只需使用一个小程序便可完成“找房、看房、租房、闸口通行授权、门禁钥匙授权、居住问题反馈”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无形中参与到出租屋管理中来。
项目9
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2023年8月10日,继北京、上海试点后,广东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项目,成为全国第三家获中国证监会批复试点的项目,为广东份额转让试点制定了一整套灵活包容、适应私募创投行业特点的业务制度体系,填补了交易场所和规则的空白。
该试点项目创新制定了一套健全完善的业务制度和风险管控机制。一是转让模式创新。将基金份额转让分为挂牌转让和非挂牌转让两种转让方式。采取挂牌转让的,对基金份额进行集中登记托管;采取非挂牌转让的,仅对拟转让的基金份额进行登记托管。
二是撮合模式创新。该项目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合格投资者分别提供拟转让基金份额展示询价及拟投资意向信息发布功能,然后通过智能系统和专业团队为其提供灵活、便捷的意向撮合服务。
三是服务模式创新。该项目初步建成全流程电子化、智能化的2个系统,以份额转让为支点,为私募基金提供全链条综合服务。
上述创新举措服务于广东省21个地市,并针对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退出主要通过IPO方式退出,股权投资周期长、退出难的问题,以创新方式拓宽了基金退出渠道,盘活了存量基金资产。
去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头部机构恒健控股、粤科集团、越秀产业基金联合发力,新设总规模为40亿元的S基金。此外,广州开发区金融局牵头发起设立大湾区S基金发展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单位集聚了超30家市场一线机构。将专业化的机构买方汇聚至交易所,集专家之长为市场发展定下基准和规则,达到更科学地引导市场的效果。
项目10
全省首创“埔实智慧”社区警务系统
去年以来,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依托现有的黄埔公安数据中台、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智感安防小区平台、靠埔人、靠埔通等系统的建设成果,理清基层警务工作权责,创新建设了“埔实智慧”社区警务系统,统一了业务数据出入口,补齐了管理漏洞,优化了治安要素数据更新机制,形成了具有黄埔特色的基层警务工作体系。该系统在全市、全省均属首创。
“埔实智慧”社区警务系统建设前,社区民警使用的各业务系统架构不统一,系统间业务无法协同,数据难以共享,无法实现集中管理,且数据更新不及时,全靠人工统计分析,效率低下且数据准确率差。
对此,该局创新建设“埔实智慧”社区警务系统,建立了“数据集成化、格式标准化、内容共享化、安全加密化”的数据机制,将各业务线口和系统中的数据整合到统一平台,通过清洗统一数据的标准和格式,并明确数据的共享范围、权限和流程,采取严格的加密和权限控制措施,实现了各业务数据的集中高效安全应用,有效提高了社区民警工作效率。
“埔实智慧”社区警务系统建成前,社区民警采录治安要素信息时,多采用先纸质后系统的方法完成工作,纸质资料和系统之间建立的联系不够顺畅,且准确率也不够高。对此,该局充分前瞻数据应用发展趋势,要求全部数据即时录入系统并在辖区地图精确显示。
“埔实智慧”社区警务系统建成后,社区民警通过手机端口即可将全部信息上系统并实现数据精准入图,在网格地图上展示辖区警用要素情况,实现基层工作立体化、精细化、可视化管理,提档升级公安基层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