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上午和下午,两支“走读”队伍完成了黄埔大道东、科学大道、开创大道的“走读”。接下来,还将开展4场“沿着大道Citywalk”活动。感兴趣的市民,可以添加本次活动的客服微信号(ylguangdong)报名。每场Citywalk提供5个参与名额,欢迎有摄影、写作爱好或对城市文化感兴趣的市民报名本次活动,名额先到先得。
●湾区时报 策划/黄蓉芳 张成 文字/记者 黄蓉芳 程依伦 陈齐
「 第一站 」
跟着考古学者Citywalk
拨开黄埔历史过往
溯源历史,是解读城市的第一步。
地处“珠江咽喉”部位的黄埔港,历来是广州城的海防要地;如今的黄埔大道,作为广州重要的经济走廊,更是串起强珠江新城、金融城、鱼珠三大CBD。
如何从历史角度,揭开千年海丝的起点?让我们一起以黄埔大道开始。
12月16日清晨,走读活动第一站来到了黄埔大道东。“走读团”把读懂黄埔、读懂广州的课堂搬到了大道上,亲身感受黄埔由古至今的千年发展脉络。为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城市,本次活动邀请了本土学者王慧一同来解码黄埔,同行的还有鱼珠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志威、九沙社区主任温斌。
王慧是广州市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人员。从2014年,他便开始负责黄埔区考古工作,迄今为止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合计已超百件。活动期间,一行人从广州国际港航中心漫游至蟹山炮台、牛山炮台公园,所到之处,王慧便用充满现场感的语言讲述起关于黄埔的历史趣事。
“很多人只知黄埔军校,鲜为人知的是,在黄埔军校旁边还有一座外国人公墓,这与清朝时广州港作为唯一的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置身于广州国际港航中心的46层时,俯瞰广州城,眼下是珠江水网纵横,耳边吹来呼呼的江风,王慧徐徐道来广州港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从千年前扶胥港口前竖立起的“海不扬波”牌坊,到乾隆年间黄埔港湾中的“夷舟蚁泊”。
行至蟹山公园公园,昔日炮台早已被满地的紫荆花瓣遮蔽。拨开满目缤纷,王慧又讲起张之洞建立广州海防的筚路蓝缕;而在牛山炮台公园,在一块斑驳的墙壁上,我们发现一张广州内河战斗示意图,“没有黄埔的海防,就没有广州内城的安定”,王慧说到,也让大家再一次理解了黄埔所处的历史“咽喉”地位。
参加走读活动的广州航海学院电气工程大三学生龙星健告诉记者,他们的学校就在牛山炮台附近。由于专业需要,他也时常会去长洲岛参观,但这是他第一次俯瞰广州全貌,并系统性地了解黄埔的发展历程,“以前会觉得牛山炮台和长洲岛的位置有些偏远,但今天听到老师讲起牛山炮台等海上设施对广州古城的海防保护作用,以及黄埔大道东一带的历史地位后,借古通今,不免会对广州的经济发展之快感到震撼,也进一步增加了对广州的归属感。”
「 第二站 」
跟着经济学者Citywalk
探寻黄埔经济密码
照映过往繁华,如今的黄埔又是什么模样?
12月16日下午,走读活动来到了第二站——科学大道。
“在广州,这里是公园最多的一个区,也是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的一个区。”“广州的工业,要看黄埔区;广州的制造业,也要看黄埔区。”专家导师、区域经济研究学者凯风和社区导师、黄埔区联和街科学城第三园区党总支书记、园长陈秋平带领“走读团”,沿着科学大道一边Citywalk,一边Citystudy(城市研究),一同打开了黄埔今日依旧腾飞的“经济密码”。
短短4公里,勾勒出黄埔区如今的轮廓:在科学广场,是凝聚了建筑与自然美学、有着“羊城新八景”之美誉的“科城锦绣”,从广场望去,一侧是层峦叠翠的山林自然,一侧则耸立着“中国风投科学城大厦”“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等科创大楼。
行至暹岗,城市更新的步伐正在这里大刀阔斧地进行,在其周边,则分布有萝岗儿童公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州市东升医院等相关配套设施,在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地引进的同时,如今黄埔区也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宜居空间。
活动的终点,驻足在位于开创大道南侧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里是全国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成为全国不容忽视的“黄埔科创军团”。
幸福黄埔,用数据说话。凯风告诉大家,评价一个城市的科创能力与产业转型,离不开几个指标,从产业矩阵中的角色来看,“中小企业”是基本盘,“专精特新”是生力军,“独角兽”是新势力。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衡量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参考指标,更是一个区域科技创新集竞争力和市场活力的见证。
黄埔的潜力不止于此。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和广州市独角兽报告,广州共有23家企业位列其中,排名全球第8、全国第4,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城市。其中,来自黄埔区的多达7家,占了1/3左右,覆盖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
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的马茜冕也对此次行程颇有感触。今年恰好大四的她正要面临就业,马茜冕告诉记者,此行可谓收获满满,尤其是对于黄埔区的创新创业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我自己也是医药方向,未来的就业方向也希望去医药企业。这一次在黄埔,我想自己不仅仅看到了黄埔的医药产业,更看到了它作为开发区的潜力,以及未来生活的样子,也让我对留在黄埔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