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科学城“五年大变化”交卷之年,2024年是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黄埔军校创办100周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多个重要发展节点到来之际,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开年之初制定行动计划,力争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黄埔样本。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决策部署,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机结合,奋力实现经济重回两位数增长的开发区常态,达到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双高同步”的总目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制定了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了高质量发展10大行动,并确定了具体任务目标,覆盖招商、产业、专精特新、科创、人才、信创、营商环境、平台、国际合作、民生等多个方面:
一是实施精准招商全球行动;二是实施实体经济“扩本”行动,坚持“固老本”与“拓新本”两手抓;三是实施专精特新育成行动,为中小企业办大事赋能;四是实施科技创新加速行动;五是实施高水平人才集聚行动;六是实施产业数字“双化”行动;七是实施营商环境迭代升级行动;八是实施平台能级跃阶行动,加快“三城一岛”联动发展,全面启动西区振兴;九是实施“五外联动”冲锋行动,推动与中新、中欧、中俄、中以、中日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十是实施幸福黄埔暖心行动,加大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建设。
近日,该区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黄埔区常务副区长王大通在会上介绍,2023年计划再收储8630亩工业用地保障项目落地,再塑开发区“123品牌”,力争“1天签约一个项目、2天动工一个项目、3天投产一个项目”。加快重点项目“攻城拔寨”,推动85个省重点项目、190个市“攻城拔寨”项目、240个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工业投资完成超650亿元。
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行动计划和高层发言中可以看出,该区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区,项目为先,从“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全局切入,冲劲十足,纲举目张地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围绕10大行动,成立以分管区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10个专项小组,负责落实具体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重点任务,明确具体的责任人、时间节点,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王大通在会上表示,该区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作为,高标准推进、全方位跟踪、全过程调度,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切实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黄埔大地的“实景画”,擂响广州开发区奋进新征程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时代强音。
策划/ 湾区时报 记者 黄蓉芳、张成 文字整理 / 湾区时报 记者 周翼、张成
促进存量工业企业创新发展
助力企业“过五关”
在全力打造“双高”同步新模式中,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促进存量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制定出台了《促进存量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包含鼓励技术改造、支持研发创新、支持发展工业总部、加强人才扶持、强化要素保障、增强产业链粘合度、助力企业招才引智、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10条重磅举措,帮助企业“过五关”——
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实施办法提出,大力支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在全国首创支持老企业改造基础设施、最高扶持1000万元,在开展技术改造方面最高扶持3000万元,在转型发展总部经济上最高扶持5000万元,助力企业勃发新气象、重塑新动能、闯出新路来。
支持企业创新研发,助力创业守业强业兴业。根据实施办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按研发费用增长额的1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的现有扶持方式将被打破,重磅升级为“对当年研发经费支出5000万元及以上且同比增长5%以上的企业,按研发经费支出的1%给予最高1200万元扶持”。
支持企业引才留才,让人才得到更大实惠。实施办法指出,对经济贡献大的企业高管,按个人应纳税额的15%给予奖励,最高300万元。对扎根广州开发区15年以上的工业企业,人才奖励名额由10名增至15名。
此外,根据实施办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创新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与知名高校开展战略合作,为区内企业定向培养人才,而且每年筹建9000套保障性住房、人才住房,切实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支持企业扩产提容,推进做强做优做大。根据实施办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更大力度推动土地等资源要素向老企业倾斜,每年储备1000亩工业用地,专项支持符合该区产业发展方向且具备良好预期产出效益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优化降低现有提容门槛,鼓励企业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土地整理、开发建设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增强产业链粘合度。实施办法指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开展对接服务,鼓励区内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紧密协同发展,对增强产业链粘合度作出贡献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对黄埔区、开发区来说,很多企业扎根10年以上,在这里成立成长,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为这片土地作出了卓越贡献。”黄埔区副区长徐丹介绍,这次专门出台政策支持存量工业企业发展,就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具体举措。
“我们将建设政企沟通服务中心,由分管区领导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倾听企业诉求,形成问题清单,限时加以解决。”徐丹表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持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大力推动并联审批、信任审批、信任筹建,全面推进效率大提升、审批大提速。
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疏通堵点难点痛点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所在。我们推出重磅政策礼包,就是希望每个企业都积极投身进来,有动力去想去试、有信心去闯去干,为黄埔区、开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建功立业。”徐丹表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制定出台的《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若干措施》,就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持续打好“资金、资本、资源、服务”政策组合拳,帮助中小企业畅通堵点难点痛点——
让企业融资有渠道。在贷款风险补偿方面,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最高分担比例提升至75%;在解决企业应急资金周转方面,实行名单制管理,最高给予年化1.5%的资金成本补贴;在资本支持方面,组建10亿元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在用足用好货币信贷、贷款贴息政策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按贷款成本给予10%的补贴,每年最高50万元。
让企业用房有空间。适当放宽产业用房分割转让限制,对在工业用地上已确权登记,且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未作明确限制的产业用房,可进行分割登记、转让。同时,给予优质企业租金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按实际租金的5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让中小微企业安心扎根发展。
让企业产销有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合作伙伴、开拓市场,稳定订单份额。对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展销会、大型博览会等重要宣传推介活动的中小企业,按实际支出费用的50%给予最高30万元补贴。
同时,该区在全市率先建立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发布机制,有序推动开放应用场景,鼓励中小企业围绕清单“揭榜挂帅”。
让企业经营有保障。强化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障企业用电需求,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持续深化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坚决破除不合理门槛和限制,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迈上这个更高台阶,离不开我们的企业练好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我们的企业提振力争上游、赶超一流的骨气与志气。下一步,我们将抓紧制定相应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对两个政策予以细化落实,切实把政策‘红包’变成看得见、够得着、落得了袋的惠企红利,助力企业在万马奔腾当中一马当先、步步领先。”徐丹表示,今年,黄埔区聚焦“万亿制造”计划,全力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
推进“双高”新模式职能部门亮实招
日前召开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对2023年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进行布局。该区各部门纷纷表示,将按照大会要求,敢于担当、攻坚克难,聚焦“首季开门红”“时间任务双过半”等关键节点,高标准推进、全方位跟踪、全过程调度,确保圆满完成年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四维招商”与高增长同频共振
广州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瞄准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双高同步”的目标,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方针,在招商精度、深度、广度和速度四个维度全面提升。
首先是精准招商,提升招商引资的准度。招大,就是招投资大、产出大的百亿级项目,筑牢实体经济“基本盘”。招强,就是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通过以才引商,打造实体经济“新引擎”。招头部效益高、成长高的项目和总部项目,完善实体经济“生态圈”。
其次是链式招商,提升招商引资的深度。贯彻“抓龙头、补链条、强配套、聚集群”的思路,锚定战略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开展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招商,做强石化、电子、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做大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显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布局氢能、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和标志性项目落户。
第三是全球招商,提升招商引资的广度。深度融入“五外联动”,引进一批外资研发及运营中心。加强与国际平台合作,开展国内路演、全球推介。
第四是要素招商,提升招商引资的速度。发挥产业基金和政策扶持的“组合拳”,推动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推动项目快速注册、产出,实现高质量招商与高速度增长同频共振。
广州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为“万亿制造”强基扩容提挡
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增长,广州开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一如既往秉承“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理念,当好企业最佳拍档和最强后盾,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是聚焦“万亿制造”计划,紧紧扭住八大支柱产业,全力以赴把制造业做大做优做强。以实施汽车产业“固链”行动为抓手,发挥广本、小鹏等链主作用,引导智慧车载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企业本地化生产;以实施集成电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产业“补链”行动,发挥粤芯、百济神州等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吸引一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以实施能源、美妆、新型显示等传统产业“延链”行动,探索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积极布局高成长、品牌化空间赛道。通过“固本强基”推动制造业冲刺“万亿规模”。
其次是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推动工业企业小升规、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造”“上云”“赋能”三大行动,计划落实200个以上数字化改造项目,支持5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建设20个以上智能工厂,打造千亿级信软信创数字产业集群。通过“扩量提质”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万亿根基”。
最后是抢抓知识城、科学城、海丝城“三城联动”战略机遇,统筹用好工业产业区块,全力推动167个产业园区外塑“颜值”、内提“气质”,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园区”标杆示范。深入实施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地下空间开发等提容增效举措,加快盘活空置厂房,持续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连片成片整治,全力保障工业企业载体需求。通过“提挡升级”做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万亿支撑”。
黄埔海关:通关改革赋能“双高”同步强发展
黄埔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双高”同步新模式,充分体现了黄埔区作为广州工业强区的责任和担当。黄埔海关将坚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黄埔区实现既定目标。
首先是坚定不移优化政策供给,营造稳定发展预期。将紧扣“制造业当家”强根基,针对性助企惠企、保链稳链,以政策措施稳带动外贸主体稳、市场预期稳,助力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特别是针对东盟已经成为黄埔区第一大贸易伙伴情况,继续指导企业用好RCEP开放规则和政策,引导进口企业应办尽办优惠原产地证书,提升出口企业外贸议价主动权。针对全区大项目多的特点,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减免税优惠政策,助力项目试产投产扩产。同时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帮扶方案。主动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活动,将战略性政策直达企业管理层。
其次是坚定不移深化通关改革,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主动探索智慧海关实践路径,做到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强化精准监管,以头部、“链主”、“专精特新”等企业为重点,实施升级版“白名单”制度,在24小时预约通关等基础上,升级实施海关查验指令一口布控等惠企措施。
同时,强化协同监管,推进“属地+口岸”海关协同监管,降低高资信企业在口岸海关的查验率。强化智慧监管,优化海关作业系统,推动与口岸更多系统数据共享共用;继续推广“直装”“直提”等便利化措施,拓展“组合港”“一港通”应用,降低综合成本。强化顺势监管,扩大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查验模式试点;重构加贸监管模式,改革单耗管理,引入“短溢区间”弹性理念,推动加工贸易提挡升级。
再次是坚定不移支持开放平台建设,助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围绕全区“三城一岛”空间联动发展和西区振兴计划,继续大力支持中新知识城建设、大力支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支持穗港智能制造合作区建设。
最后是坚定不移强化数据赋能,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将加强外贸形势跟踪分析与数据互通共享,积极将大数据转化为“外贸天气预报”,引导市场预期。并探索编制辖区“通关指数”,从贸易、物流、货物等不同角度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提升通关透明度,为大产业大项目“到黄埔去”绘制“投资通关导航”。
数看黄埔“真金白银”政策助企纾困
在全国首创支持老企业改造基础设施、最高扶持1000万元,在开展技术改造方面最高扶持3000万元,在转型发展总部经济上最高扶持5000万元。
对当年研发经费支出5000万元及以上且同比增长5%以上的企业,按研发经费支出的1%给予最高1200万元扶持。
对经济贡献大的企业高管,按个人应纳税额的15%给予奖励,最高300万元;对扎根广州开发区15年以上的工业企业,人才奖励名额由10名增至15名。
创新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与知名高校开展战略合作,为区内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且每年筹建9000套保障性住房、人才住房。
每年储备1000亩工业用地,专项支持符合区内产业发展方向且具备良好预期产出效益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鼓励区内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紧密协同发展,对增强产业链粘合度作出贡献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最高分担比例提升至75%,降低企业贷款风险。
实行名单制管理,最高给予年化1.5%的资金成本补贴,解决企业应急资金周转。
组建10亿元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基金。
用足用好货币信贷、贷款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按贷款成本给予10%的补贴,每年最高50万元。
给予优质企业租金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按实际租金的5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让中小微企业安心扎根发展。
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合作伙伴、开拓市场,稳定订单份额。对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展销会、大型博览会等重要宣传推介活动的中小企业,按实际支出费用的50%给予最高30万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