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随着最后一期底层基础资产回款成功收齐,广州开发区发行的全国首支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计划”顺利收官。全国首单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的成功运作,充分验证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可行性,为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黄埔方案”。
先行先试:变科技“专利证”为企业“发展金”
2019年,广州开发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试点。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计划”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
该产品由广州凯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选取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等11家广州开发区内的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底层专利客户主体,产品发行规模3.01亿元,票面利率为4.00%,底层资产包括103件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债项评级达到AAA级,创下2019年3年以上期限资产支持证券票面发行利率新低,为资本“脱虚入实”直接进入创新领域,打通了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导流渠。
“广州开发区聚集了超过4万家民营及中小企业,大部分是高新技术企业。”凯得金服集团总经理、广州开发区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礼黎说,“我们一直在探索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的重要创新,致力最大化实现‘知本’变‘资本’,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不看固定资产只看知识产权资产,这与我们创新发展的理念十分吻合。”华银健康集团总经理黄春波说,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参与企业之一,通过许可“远程病理诊断切片数字图像处理及传输技术”等4件发明专利,获得2300万元融资,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困境。
“‘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计划’发行后,我们切实加大服务企业的工作力度,积极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以专业团队、特色产品为企业打造专属服务方案,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黄礼黎说,项目存续期间,11家底层客户均能按期还款,未出现逾期欠息情况。
持续探索:树立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典范
广州开发区的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该区持续加强知识产权金融体系建设,打造出贯穿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质押融资—证券化—上市辅导—海外保险”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链,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继发行全国首支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后,2020年8月,广州开发区再次发行两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显专利权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实现了知识产权证券化1.0到2.0的跨越。2021年10月,广州开发区推出3.0版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底层资产包括12家企业的58个商标,总发行规模2.89亿元,为全国首支纯商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至此,广州开发区已累计发行4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共为47家企业融资10.25亿元。
发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创新金融产品,是广州开发区践行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行动,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据了解,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连续2次被列为全省推广借鉴的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经验做法。
深交所债券部总监阙紫康表示,知识产权证券化打通了知识产权创造过程中的“融资、交易、运营”业务链条,促进了现代金融与科技、人才高效融合。截至2022年7月,深交所已经累计挂牌发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56只,累计发行金额达到137亿元。“广州开发区先行先试发行全国首单纯专利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服务了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彰显了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价值,也为交易所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科技成果证券化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范敏玲、罗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