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合作,再辛苦的任务也能完成。
队员集结分工,开展入户摸排工作。
工作人员上门采样。
吹响集结号,铁军来报到。接到支援白云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后,1400多名“黄埔铁军”火速到达白云区人和镇开展支援。他们之中,既有不辞辛苦帮居民送奶粉的“网购达人”,也有掐表出餐的“靠埔送餐员”,还有“扫楼飞毛腿”“网格超人”“拼命三娘”……其实,他们都是关键时刻站出来的普通人,用自己的拼搏和汗水换来群众满意的笑脸。
“运输侠”
近20000个“水马”驰援白云护平安
截至5月4日,在本轮疫情中黄埔区先后紧急调配驰援了近20000个“水马”,支援白云区相关管控区域围蔽工作。
4月28日晚上8点,黄埔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接到上级通知:立即统筹区内资源,运输围蔽所用“水马”,火速支援白云区。
负责统筹此项工作的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处处长张宝林表示,一个大货车最多能运输200个空“水马”,可供200米围蔽使用。如果一次运输16公里的围蔽“水马”,则需要80辆大货车。司机、货车、运水车……短时间内要统筹这么多资源,任务非常艰巨。
如果围蔽工作做不好,后续管控难度将非常大。市政、园林、运输等多部门联动作战,在区建管中心、市政中心、绿化中心组织下,水马运输专班迅速组建了运输车队,调集区内一切可动用的水马和车辆,风雨兼程,连夜赶赴白云。连续工作16个小时后,张宝林和同事们顺利地完成了白云区人和镇江人二路10.5公里和106国道5.4公里的高水马围蔽安装。
回顾这一次紧急驰援,张宝林万分感慨:近20000个“水马”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长城,它是用黄埔铁军的汗水和信心筑成的。
“网购达人”
帮居民网购的“知心姐姐”
“15号603罗小姐,猪展肉一斤,鲈鱼一条……”5月3日上午,在白云区人和镇西成村封控区的物资分拣点,来自黄埔街道的汤丽娜对照着清单,在分拣好的物资包上贴上房号。在这个特殊时期,她就是居民们的“知心姐姐”。
物资连着千家万户。封控区里,有居民反映宝宝奶粉即将“断粮”,还有居民需要购买慢性病药品,哪一样都不能缺。汤丽娜与居民有商有量,站在居民的角度想问题,决定由居民自行网购,将所需的物资先快递到黄埔街道办事处,再由街道工作人员将物资转运到汤丽娜居住的酒店,最后由她将物资分发下去。每当急需物资经过她的手分发到居民手中,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再苦再累也值得!”
“靠埔送餐员”
掐表出餐,让2000多学子吃上热饭
给2000多个学生配餐,一共要花多少时间?南岗街应急办主任黎泽英带领团队第一次干这个活时,花了两个半小时。
黎泽英是南岗街支援队第四小组组长,负责对接广东省领才技工学校的防疫工作,学校2000多名学生都是他的“心头肉”。
学校人口密度大,感染风险较高,不仅需落实好一日两检的核酸检测工作,更难的是保障好同学们的一日三餐。第一天,黎泽英所在工作队20余名队员用时两个半小时才将全部同学的午饭配送完毕。
“这样不行,许多同学拿到饭时已经过了饭点。”黎泽英挂念着每一位同学,当晚就召集队员和校方商讨如何优化流程。实施专人专岗,一人专职打饭,一人专门打菜,连盖饭盒也由专人负责——封控中的领才技工学校有了一条“大白”流水线。同学们吃上饭的时间也被压缩到了一个半小时之内。
“中午11点半开始送午餐,同学们最迟下午1点前能吃上午饭。”每次送完饭,招呼志愿者“外卖小哥”坐下来吃饭时,黎泽英都笑得很开心:“熟能生巧、熟能生巧!”他的手机计时器上,这一次配送完成的时间又缩短了。
“摸排组老大哥”
为节约防护服,晚饭滴水不沾
5月4日晚上8点,穿着“大白”连续忙碌了17个小时的吴军华终于可以脱下滴水的防护服。他是新龙镇派出所副所长,此次对口支援人和镇矮岗村,负责上门摸排工作。矮岗村居住人口约8000人,是靠近白云机场的一个城中村。该村人员流动性大,居住人口密集。村内情况复杂,存在确诊病例。
上门摸排工作量大、时间长、风险高。为确保数据准确,吴军华必须冒着风险近距离接触重点人员。吴军华说:“总要有人当逆行者,作为一名警察,我要身先士卒。”
在这场与时间的较量里,吴军华走遍了矮岗村的村路和小巷。频繁敲门导致他手指关节疼痛,到了摸排后期,他只能改用手机叩门。为了避免摸排工作期间大小便浪费防护服,他与队友们约定晚饭时“滴水不沾”。截至5月4日,吴军华和同事们入户核实500多人,排查出多名重点人员,及时锁定涉疫人员同住人、轨迹地址、联系方式等有效信息,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50岁的吴军华说:“我年纪大了,每次爬到五六层楼时就气喘吁吁,但我尽量忍住不喘出声来。作为摸排组里的老大哥,我想成为他们的榜样。”
“哄娃达人”
“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呀?”
“爸爸,你要戴好口罩啊!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呀?”每次给在汕头的两岁女儿打电话,这个“小大人”总要这样叮嘱李鉴才。
萝岗街工作人员李鉴才已经是第二次驰援白云区了。他的妻子在佛山工作,两人都忙得连轴转,只好把孩子送回汕头交给岳母照料。夫妻俩本想“五一”假期把孩子接回来团聚,但接到“集结令”后,李鉴才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加支援,一家团圆的事只能往后放。
“只有我一个人在广州,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李鉴才在做好信息报送的同时,还积极协助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给检测管贴条码、维持现场秩序、扫码录入信息……4月29日以来,萝岗街支援队每天协助完成核酸检测约9000人,摸查老、弱、孕、病等重点人员2500余人。
“拼命三娘”
病倒在一线,不敢告诉家人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人和镇高增村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刘素芷,今年已经是第二次驰援白云区了。4月28日下午,在收到长岭街党建办口头通知后,作为第15组组长的她带领组员在5分钟内集中上车。“当时情况紧急,我们都来不及跟家人解释,也没带多少物资准备就出发了。”同为黄埔区公务员的先生也要加班,家中老人身体欠佳,刘素芷只能将孩子临时托付给朋友帮忙照顾。
被划定为封控区的高增村是城中村,情况比较复杂。在刘素芷所在的支援组要协助开展核酸“应检尽检”、扫楼排查红码人员与梳理流调信息数据等工作。5月1日,广州突降大雨,气温骤降,刘素芷冒雨连续工作。一天下来,本来就很劳累的她身体出现不适。按照工作规定,她必须隔离观察体征。为了避免家人担心,她一直瞒着家人。在隔离期间,她放不下工作,不时关注组员在工作群发送的工作信息,撰写工作报告,梳理当天扫楼入户排查数据。
“网格超人”
“天亮了,我还能再战”
罗方龙是夏港街丽江社区的网格员,也被同事们称为不知疲倦的“抗疫网格超人”。46岁的他平时就是个“扫楼小能手”。此次支援白云区,罗方龙主动请缨。
4月29日下午3点到达现场后,罗方龙和“扫楼队员”立即紧锣密鼓地向当地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迅速投入战疫工作中。4月30日凌晨1点,在上门开展扫楼排查时,罗方龙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爬楼梯时有些站不稳。原来,为了抢时间,到达一线后罗方龙连续9个小时粒米未进。队友们想把罗方龙扶下楼歇息,他摆摆手说“不用”。蹲下来歇一歇,又站起来说:“没事,我们继续上楼!”
结束“扫楼”之后,已经是早上7点42分,他在群里留言:“现天已亮,太阳又出来了,没有睡意了,觉得今天还可以继续奋战!”
扫楼“飞毛腿”
“我要比病毒跑得更快!”
做好二级防护,爬上没有电梯的八楼,撕掉昨天贴上的封条,带领医护人员上门核酸采样,结束后再贴上当天的封条。接下来又爬另一栋……在白云区人和镇人和社区,这套上门核酸步骤,黄埔区穗东街道庙头社区第一书记周端勇每天都要重复五六十次。
“穿上‘大白’爬楼,每次都像是在蒸桑拿。”周端勇说。人和社区居民楼比较老旧,楼栋密集又都没有电梯,一上午跑下来,密闭的防护服里衣物早已湿透。“人和社区流动人口比较多,楼道出口多,城中村管理难度很大。每位居民需求不一样,需要花很多时间沟通,我也是一边干一边学。”周端勇说,这次支援白云战疫,让他掌握了很多与城中村社区居民沟通的工作技巧。
“要比病毒跑得更快!”支援人和社区的这几天,周端勇每天都只睡三四个小时。为此,他在扫楼过程中总是脚步飞快。医护人员在他的带领下,上门采样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平安蓝”战士
一线奋战的19个日夜
5月1日凌晨3点,白云区人和镇下起暴雨,到白云区支援抗疫防控工作的黄埔区公安分局一级警长张越围,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赶。因为狂风暴雨的侵袭,人和镇人和村和东华村外围管控区的水马隔离墙倒了。这些隔离墙的作用是防止人员流动引起交叉感染,如果不及时修护好,后果不堪设想。在现场执勤的张越围立马组织多名警力抢修倒塌的隔离墙,将2000米的隔离墙一个一个重新扎好,协调洒水车给水马墙加水加固。当隔离墙重新修复好时,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
此时,张越围已经摇摇晃晃,疲惫的身体己经感觉迈不开步子。这已经是他奋战在白云区的第19天。4月14日凌晨2点,张越围带领150名警力奔赴白云区管控区第一线,从新市街、石门街红星村、白云湖街道到人和镇,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们。“我的身后是同行的战友,需要保护的村民以及‘黄埔铁军’的荣誉。”张越围说。
“快递侠”
居民满意,再累也值得
5月2日下午,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走进白云区人和镇穗和社区居委会,焦急地问:“能不能帮忙到社区门口取个快递,我妈妈急着用。”
正在这里支援一线抗疫的长岭居管委会(黄埔区重点项目办)政策法规处处长陈华瑜赶忙上前了解情况,原来男子的母亲突发糖尿病并发症,急需某种特效药,他已经下单买药,但配送只到小区门口进不来,他本人因为隔离也不能出去。
“别着急,我现在帮你去取。”陈华瑜立马骑上“小电驴”,七八分钟后来到小区门口快递放置处,才发现快递其实还没到,他又在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拿到药后,陈华瑜赶快赶回去,把药送到那位居民的手中。“当居民收到物资跟我说谢谢的时候,我感觉很满足。再累也是值得的!”
(张成 周翼 舒悦 焦婵娟 徐洁芹 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