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
10月24日,2021年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批创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同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立,将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黄埔区政府党组书记、代理区长冼银崧,区领导钟文辉、徐丹出席活动。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开发区,殷切嘱托“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三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先行先试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该区集聚超4万家中小企业,全区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是中小企业,8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广州开发区排名稳居全国第二,科技创新、财税总收入、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上市企业总数等5项主要指标排名全国经开区第一。
新的身份,也是新的任务,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势正足、风正劲。随着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正式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以更大决心、更强举措、更优服务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商品”“万亿固投”四个万亿计划,有力推动中小企业“办成大事”“办好大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踏浪前行。
成立百亿规模专精特新基金
助力中小企业抢滩“专精特新”“隐形冠军”
24日下午,以“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为主题的2021年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有关领导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会上,广东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姚德洪宣读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的复函,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做法和成果表示了肯定,支持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先后制定出台“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暖企8条”“稳企6条”和“专精特新10条”专项政策,三年内拿出3亿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打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当天,该区成立百亿规模的专精特新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构建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平台体系。该基金由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和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杭州元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包括湾区专精特新产业投资基金和碳中和专精特新(黄埔)产业基金等,总规模超100亿元,将致力于将搭建湾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专业化股权投资服务平台,打造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中小企业的“产业政策、营商环境、专业园区、投资基金、资本运作”全链条服务,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专精特新产业投资基金不光面向现有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包括未来有计划申请成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和目前有高质量高发展潜力的一些企业。我们希望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真正帮助中小企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张放说。
据悉,接下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将继续强化金融服务供给,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集合票据、私募债、创新创业债、绿色债等新型债券,以及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发行各类创新型融资工具,特别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对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的创业早期企业开展天使投资。
启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百人会
“黄埔智囊”献计“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支持中小企业从黄埔启航,到湾区踏浪抢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设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不仅有资金支持,还有政策端“智囊团”的助力。
当天会上,由政府人员、专家学者、研究机构代表和企业家组成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百人会正式启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百人会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方智库,聚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研究,构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资源整合和创新发展环境评价平台,打造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智库,助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快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
围绕“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主题,各行业专家、企业家深入探讨,展开思想碰撞,为推动“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相互贯通“献言献策”。
“中国经济的韧性来自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每天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使得他们一点都马虎、精益求精、特别有效率。对于中小企业,政府不妨碍、不干预、不折腾才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表示。
中小企业能在黄埔办成大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发挥着引领作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全省首创选派年轻干部赴中小企业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红联共建激发中小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同时构建辐射全区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平台,做到“企业有呼、服务必应”。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分院副院长王洪岭表示,中小企业下一步发展应该从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生态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赋能,优化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通过服务的优化升级来带动中小企业的创新。
“湾顶明珠”打造新型智库
让黄埔实践深度融入大湾区
24日上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成立仪式暨 “高质量发展引领共同富裕:广州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论坛在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郑永年、姚洋、张军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孟丽红、何敬麟、黄家伦等港澳知名人士齐聚一堂,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内地与港澳智库加强合作,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以此为愿景,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从酝酿走向落地。
依托郑永年教授工作团队,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由广汽集团、广药集团、越秀集团、广州昊源集团、黄埔文化集团、视源电子等6家穗港澳知名企业联合发起筹备,并最终落户黄埔区的广州国际港航中心。
该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首批受聘理事共17人,均为穗港澳三地知名专家和优秀企业代表,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等8位学者担任顾问。该研究院将立足广州,服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全球视野开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在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外研究广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具权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黄埔位于广深港澳创新走廊最前哨,是广州市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拥有多个国家、省级平台,一大批大院大所在此落地,集聚了众多新兴产业集群,将为研究院从独立第三方角度开展政策解读提供丰富资源。”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表示,研究院可以作为桥梁,让黄埔实践深度融入大湾区。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黄埔智囊”将发挥更大力量。郑永年表示:“未来研究院要努力做好三件事:一是为广州的发展做点事;二是为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做点事;三是为推动香港和澳门融入祖国发展做点事。”他表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将做原创性知识创造者,一边踏踏实实地做好政策研究,一边讲好广州的故事和大湾区的故事,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不仅要为政府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也要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政策咨询。
(孙旭东 张成 范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