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生物岛航拍。李剑锋 摄
金域医学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受访者供图)
燃石医学是全国首家肿瘤二代基因测序领军企业。李剑锋 摄
君看一叶岛,十年更维新。
2011年7月,位于广州珠江航道中段的江心小岛被命名为“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岛”十年,这个状如绿叶的江心岛逐步打造成为全球瞩目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
钟南山院士来了,他领衔的广州实验室在生物岛揭牌;阿斯利康、百济神州、金域医学等龙头“链主”企业来了,铸造生物科技“核中之核”;中以基金等跨国合作平台来了,将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投理念带到大湾区。
“十年来,生物岛的发展成果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十年来,生物岛的变革创新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黄埔区副区长贺璐璐评价道。
在新冠疫情依然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当下,生物岛更像一艘生物医药健康的“诺亚方舟”,以科技之剑对抗“疫魔”。这样的故事,仍在继续。
名企璀璨“岛之星”
龙头链主企业“白手起家”
今年5月21日至7月10日,来自3个不同源头变异病毒引发的广东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迅速平息。作为让病毒早发现的“黄金抓手”,核酸检测再次发挥出“硬核”战力,在这次广东的疫情防控,创造了两个全国“最高纪录”:全省核酸检测累计完成了超过2.1亿人次的筛查,比全省人口数还多出60%;6月22日单日检测上报超1800万人次,创造了核酸筛查的最高日记录。
纪录的背后,离不开广东省内48家第三方医检机构的检测贡献,而来自生物岛的金域医学则展现了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担当,以一企之力完成全省核酸检测累计达3547万人份,占全省核酸检测总量超16%。其推出的总部中心实验室、“猎鹰号”气膜实验室、移动实验室“三位一体”作战模式,为精准防控贡献了科技力量。
抗疫前线,同样来自生物岛的文远知行派出mini bus向广州荔湾区隔离区输送物资,单车单次可运载800公斤的物资,从荔湾区鹤洞大桥出发点到目的地小区仅需10分钟。
形形色色来自生物岛的科技企业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着科技抗疫主力军的作用。
10年前的广州,如果向人打听一个叫“生物岛”的地方,大多数人不会将这小岛和生物医药联系起来。
回顾生物岛的历史,早在1999年,广州市就将生物医药列为四大支柱产业,提出把官洲岛建设成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及生产基地的目标。2000年,该计划获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官洲岛也被正式命名为“广州国际生物岛”。2006年10月生物岛被认定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并在200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7月8日,投建多年的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开岛”。
“生物岛始终瞄准做世界顶尖生物医药的定位,我们一直朝这个方向走。”广州国际生物岛管委会负责人说,此次抗击疫情中,涌现出一批能担重任的生物岛企业并不是偶然,“而是积跬步以至千里,有个厚积薄发,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最早一批登上生物岛的企业中,就有在抗击疫情中大放异彩的金域医学。2011年,金域医学创始人梁耀铭第一次上岛考察,并最终选择这里成为金域医学未来发展的地方。
“当时生物岛一期刚刚建好,周围还是一片荒地。但我已经很确定这里将是金域医学未来发展的地方。”梁耀铭说,不仅是看中生物岛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佳,能联通附近的大学城科研资源、天河的金融资源、科学城的人工智能资源,更重要是相信广州开发区对愿景规划的执行能力,相信蓝图一定能变成现实。
事实证明,生物岛没有辜负金域医学,金域医学也没有辜负生物岛。2013年,金域医学与生物岛管委会签约,成为当时唯一买下生物岛已建办公楼的企业,2015年金域医学将总部迁至生物岛,逐步成长为全国最大的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
从2011到2021,一个又一个落户生物岛的生物医药企业迅速成长壮大,“生物岛”三个字已经成为这类企业“距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2013年,赛莱拉干细胞入驻广州国际生物岛,成为生物岛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14在生物岛注册的燃石医学在2020年6月12日登陆纳斯达克……
现在生物岛的上市公司已经有金域医学、一品红药业、百奥泰生物、燃石医学等5家。生物医药项目及企业总数也从“开岛”时的30个发展为如今超500家,形成了涵盖创新药研发、体外诊断、干细胞、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在内的生物医药行业生态圈,吸引了钟南山、徐涛、王迎军等院士项目20多个,高层次人才项目50多个。
能办大事“岛之舟”
中小企业不断突破核心科技
十年前,生物岛上第一座标准生产单元竣工交付;十年后,生物岛并没有出现人们习惯想象的高楼密集的图景,而是仍然保留着大片绿色生态空间,这里还建成了被誉为“羊城最美绿道”的生物岛环岛绿道。数百家生物医药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则“躲”进了安静的产业单元中,默默产出一个又一个惊艳未来的“黑科技”。
2019年落户生物岛的瑞查森医学是一家专注于真菌检测诊断领域的医疗机构。在导致病患死亡率超过60%的深度真菌感染领域,瑞查森可通过专业检测,在感染早期11个小时的黄金期精准检测感染菌种,制定治疗方案,将病人死亡率降到10%以下。
成立6年的精科医学在“类器官培养”领域也成为了佼佼者。肿瘤患者可以用类器官这种“器官替身”,代替自己进行化疗药、靶向药、新型抗肿瘤抗体药等药物敏感性检测。
2018年落户生物岛的昂科免疫,已在在涵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10个适应征研发了创新生物药,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多种过度免疫引发的疾病有望治愈。
“定居”生物岛十年的赛哲生物自主研发的两大感染性疾病检测产品,仅需15分钟即可完成检测……
在不同的细分领域,生物岛的中小企业正成为创新的动力源和主力军,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办成大事”。“现在生物岛的目标,是向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研发中心迈进。”生物岛管委会主任陈超说。
中小企业办成大事的背后,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有力支撑。在生物岛上有这样一座实验室,它成立以来累计发表署名文章565篇(第一单位63篇),论文影响力(CNCI)和ESI高被引论文在首批广东省实验室中排名第一,这就是成立于2017年12月的生物岛实验室。
2020年11月16日-18日,被誉为“生物医药达沃斯论坛的”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举行。开幕式上,生物岛实验室黄埔学院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首批特聘导师包括钟南山院士、裴钢院士、徐涛院士、饶子和院士、刘良院士等一大批功绩卓越的科学家。院士亲自当“导师”,是为了培养未来生物医药领域领导者,为行业输送具有国际视野与一流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以及创新创业管理团队。这是基础研究平台与企业的紧密携手,产学研的良性互动,正快速打开中国生物医药科研和产业化的新篇章。
企业的壮大同样离不开良好的生态。依托广州开发区优质的产业生态和政策,生物岛正协同科学城、知识城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先后推出“生物医药10条”、促进高端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办法等政策,并为企业提供最快的通关便利。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可将生物试剂通关时间从3天压缩至1天。
以院士项目为平台主导、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重要支撑、以各大科研院所为转化加速、以世界500强项目为核心带动,从无到有——这个面积仅1.8平方公里的小岛已风华正茂。
国际合作“岛之桥”
自主创新融入“国际规则”
10年之前,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总经理、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董事长耿建跃代表以色列首席科学家苏格博士团队第一次来到生物岛时,映入眼帘的仍是一片延绵至江边的农田。
耿建跃回忆起与生物岛的初次邂逅,仍不免于感慨于生物岛园区零起点和招商团队高素质之间的强烈反差。他说:“在当时的基础上建设国际合作的平台,引进以色列的生物医药技术,在大多数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我在生物岛遇到了此前在国内没有碰到过的、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英语说得非常漂亮的年轻人。这让我决心说服整个团队把合作项目落到生物岛。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这是在生物岛开岛之初,生物岛的建设者就认识到——国外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套通用的“游戏规则”,生物岛必须遵循这个“游戏规则”,才能跑得快。
2015年11月,总规模为6.06亿元的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在生物岛成立,并建立中以基地。此举正是希望借鉴和引进国际上成熟的“科技-研发-转化-商用”的规则,做强做大国内生物医药产业。
从合作备忘到正式协议,从蓝图、愿景到真实的投资基金与孵化基地,生物岛上进行的广州中以合作克服了文化背景不同、国内外体制差异、语言交流障碍、具体实施手段区别等一个又一个“障碍”与“关卡”,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成为了中以、中欧、中美生物医药技术合作的“桥梁”。
如今,中以生物产业合作平台累积引入28个世界一流项目,项目牵头人包括以色列诺奖得主、英国科学院院士、国内长江学者等,项目领域涵盖儿科、眼科、牙科、骨科、脑科、呼吸科、真菌检测、癌症新药等。其中,中以基金已经完成了12个项目的投资,累计投资达3.8亿元人民币。
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曾表示,广州中以合作是目前在中国唯一真正实现国际中早期项目(尤其是以色列项目)落户的模式、平台。
2017年以来,中以生物医药国际合作的成功不断发酵,将生物岛的影响力扩散到全世界,吸引了一批国际级的生物医药创新型项目落户生物岛。其中包括阿斯利康南方总部、默克(广东)创新中心、赛默飞精准医疗客户体验中心、安捷伦(广州)卓越客户体验中心等世界500强项目,以及恒瑞、百济神州、绿叶、诺诚健华、百奥泰等国内一流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和研发总部项目,联通云医疗等医疗新业态项目。
如今,站在珠江沿岸眺望,215米高的官洲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直入云霄。
十年磨一剑,少年露峥嵘。十年的光阴消散了生物岛上草长莺飞的田园记忆,还复来一幅在生命科技中流击水,勇立潮头的壮美画卷。
文|张成 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