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设置了京津穗经开区“跨省通办”专窗。李剑锋 摄
8月6日上午,“京津穗经开区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合作联盟在线签约仪式”在广州市黄埔区政务服务中心举行,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广州开发区通过“跨省云签”方式签署《京津穗经开区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合作联盟框架协议》。京津穗三地国家级经开区26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国首次实现“跨省通办”。
这是全国首个经济功能区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合作联盟,其启动的多地政务企业类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联动模式在全国也是首开先河。首批推出的268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商事登记、行业准入、从业资格、人事薪酬等企业关心的关键领域,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时可在三地任一“跨省通办”专区体验到“单点登录、三地漫游、无感切换”的优质服务。
千里之外政务服务办理无差别
据悉,此次京津穗成立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合作联盟并率先开启三地政务服务事项联动模式,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跨省通办”工作要求的创新实践,也是头部国家级开发区通过机制创新、协同联动、资源整合,便利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破解企业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的工作探索。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三地更加密切的业务协同,让企业与当事人办理异地业务‘少跑腿’‘不跑腿’,办理异地业务实现和本地业务一样的省时、便捷、高效。”广州市黄埔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洪森表示。
为了保障“跨省通办”服务质量,京津穗经开区三地实现审批系统跨区域互通互联,在各自审批系统上开辟“跨省通办”专区,互相为另外两地配置系统账号,业务系统的受理、审批、查询、出证等各环节数据互访。三地还同步建立了异地收件、问题处理、责任追溯和数据安全保障等工作机制,明确收件地和办理地的工作职责、业务流转程序等环节,确保收件、办理异地之间权责清晰、高效协同。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三地每个‘跨省通办’专区窗口都有专人协助申请人办理通办业务。”洪森表示,京津穗三地政务服务窗口延伸至千里之外,实行异地无差别办理。针对已实现全程网办的事项,由专窗工作人员通过自助端、移动端及PC端等渠道,辅导并协助申请人完成账号注册、信息填报、材料上传等操作,并负责与业务所在地的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联络,直至事项办结,建立“全流程网办专人服务”模式。
而针对依据法律法规申请人必须到窗口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申请人可选择京津穗经开区任意地域政务服务中心“跨省通办”专窗无差别申请、同标准办理,由“跨省通办”专窗工作人员按事项办理标准进行身份核验,完成接件环节工作,通过中国邮政快递(EMS)寄送至业务所在地的审批部门进入受理程序,并全程关注办事进度,审批部门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受理、审批,并将办理结果通过网络或中国邮政快递(EMS)送达申请人。
作为本次“跨省云签”的主体单位,北京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天津经开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前期已经完成了通办事项梳理、通办专窗开设、服务模式重构、异地业务培训、信息化系统整合等大量准备工作,为顺利实现“跨省通办”工作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家级经济功能区内率先实现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目前,根据经济功能区企业集聚实际情况,京津穗三地推出的268项政务服务中,北京经开区有79项,天津经开区53项,广州开发区136项,其中企业类服务事项占比近90%,涵盖企业登记、生产经营、特种许可、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诸多高频事项,惠及三地34万余家市场主体。
打造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全国样板”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勇于创新、敢闯敢趟,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和“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全国最优的营商环境新高地。先后推出“12345审批模式”“智能秒批” “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等改革创新举措,擦亮了“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等开创性、引领性审批服务品牌。
在探索实现“跨省通办”模式基础上,本次由京津穗三个头部国家级开发区共同成立的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合作联盟将建立起协同推进的常态化机制,用好各项“放管服”改革举措,探索政务服务创新路径,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有效联动,优化政务营商环境,打造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全国样板”。
联盟成立后,三地将建立起政务服务通办、互访学习交流、各地智库共享、产业发展协同等四大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展“跨省通办”的范围和深度,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服务三地企业,最终实现共赢共享和改革创新“1+1+1>3”;相互派驻工作人员跟班学习,实地参与成员单位的改革工作;共同研讨新形势、新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借鉴;邀请业内专家,充实改革力量,为成员单位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互通惠企政策,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及功能定位,吸引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等具体工作举措。 (焦婵娟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