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交出“百大项目庆百年”亮眼成绩单 全力冲刺“万亿投资”“万亿制造”(图)
点击数:643 发布时间:2021-06-19  发布者:Admin



  1.jpg

  广纳创新院总部园项目。(李剑锋 摄)


  2.jpg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贾自豪 摄)


  3.jpg

  万孚生物新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李剑锋 摄)


  4.jpg

  黄埔区文冲旧改项目。(受访者供图)


  十大领域500个重大项目,2021年预计完成投资1291亿元,项目计划总投资12343亿元。6月18日上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新闻发布会,亮出“奋战500天,百大项目庆百年”成绩单,发布“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计划和“一十百千万”工程,即:一个引领(即党建引领)、十大领域、五百个项目、超千亿年度投资、超万亿计划总投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奋进“十四五”、逐梦新征程的开局之年。2019年底,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启动“奋战五百天,百大项目庆百年”活动,先后举办9次“百大项目庆百年”重大项目签约、动工、竣工和投试产活动,实现逢“8”必动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黄埔区以扎实有力的“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今年上半年制定了“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方案,大会战的500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2343亿元,这是该区今年初提出冲刺“万亿制造”,奋力打造“中国工业最强区”之后又一“万亿投资”目标,体现该区实业立区、制造强区的雄心。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顾晓斌,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元师,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局长陈伟权,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徐丹,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局长侯奔出席新闻发布会,黄埔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长叶国主持发布会。

  “百大项目庆百年”成绩亮眼,“双万亿”产业强区日益成型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顾晓斌介绍,自“百大项目庆百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坚持党建引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先后举办9次“百大项目庆百年”重大项目签约动工竣工投试产系列活动,带动全区2020年、2021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8.2%、61%。粤芯等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一年左右时间,彰显了黄埔速度。“百大项目庆百年”成果丰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硬核科技赋能产业,实体经济蓬勃发展。该区以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集聚,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正式挂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铿锵落地,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慧眼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中科院13个大院强所项目投入运营。这些项目个个都响当当、沉甸甸,项目的集中落户,使黄埔成为战略科技力量最集聚的一个地区,跻身全国最顶尖的科技强区前列。

  该区“双万亿”产业强区日益成型。乐金OLED、粤芯半导体、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项目正式投产,知识城广场、知识城大厦等项目基本建成,现代氢能等项目动工建设。在“百大”产业项目的推动下,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9700亿元。“百大”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营收超过1万亿元,将带动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总额双双突破1万亿元。

  在产城融合方面,该区加快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引进华师附中、知识城南洋华侨中学、爱莎国际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全区新增学位6.3万个,黄埔学生实现了从“有书读”到“读好书”。中央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等院校黄埔研究院正式对外招生,广州交通大学、黄埔大学加紧筹建,形成了产学研高度融合的高等教育黄埔样本。知识城南方医院、广医妇女儿童医院基本建成,实现三甲医院全覆盖,床位数增加50%。黄埔已经从昔日的产业园区蝶变成为公共设施最完善的教育医疗高地。

  城市生活品质全面提升。轨道交通五号线东延线、七号线二期、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等18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实施后,全区轨道交通里程将由66.6公里提高到149.6公里,增长124.6%。建成碧道46.5公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2020年度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一,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省级“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累计批复城市更新项目125个、开工面积14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53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8589套,各项指标领跑全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迳下村、莲塘村特色精品村和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迳下纳米农业公园等乡村文旅产业集群。

  天下英才“到黄埔去”效应明显。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引进钟南山、张伯礼、施一公等91名中外院士,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1112人。全区常住人口突破126万,10年增加43万人,增长52%,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翻番。

  超万亿投资规模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党建引领项目占总数31%

  能量正、规模大、领域广、责任明,是本次“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的显著特点。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经济师顾晓斌在发布会上介绍,500个重大项目中,有2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16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将支撑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十四五”时期投资突破1万亿元,投资规模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稳居第一,实现“百大项目庆百年,万亿投资促发展”。   

  项目涵盖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万亿制造、现代服务、开放合作、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区属国资等十大领域。其中,党建引领项目共157个,占项目总数的31%,包括建设“全芯共享”新时代党建综合体、初心使命实践馆、“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等,实现区、街镇、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阵地全覆盖,形成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项目安排上,大会战一方面突出科技和产业项目支撑,两类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00亿元,占比近50%。科技创新项目包括广州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实验室等战略科技设施。万亿制造项目中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占比高达86.5%。

  另一方面突出社会民生项目配套,社会民生项目占大会战的25%,包括一流学校、三甲医院等22个教育卫生项目,计划总投资近5000亿元的49个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以及地铁、主次干道等18个基础设施项目。

  大会战明确了十大领域的项目建设任务以及具体每个项目的投资计划和建设进度,要求在年内实现149个项目新开工、250个项目竣工、101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

  为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如期保质完成,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大会战行动指挥部,明确了各领域牵头部门、各项目主管部门、征地拆迁部门、审批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项目、一个区领导、一个组织体系、一个倒排工期表、一揽子抓到底),调动全区力量协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始终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确保“稳中有进”,以扎实有力的“双统筹”,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元师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6%,高于国家、省、市增速,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向好态势。1-5月工业用电量增长17.3%,15项GDP核算月度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财税总收入增长31%,企业利润增长88.7%,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该区连续3年在“双创”和产业发展领域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力以赴聚项目、抓筹建,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奋力跑出项目引进建设加速度,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103个项目落户,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面对疫情的影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何还能交出优异的经济成绩单?杨元师表示,该区通过处理好防控和发展之间“同时性”和“侧重性”的关系,在防控工作中做到“化危为机”。

  一方面,坚持科技抗疫,做到危中寻机。发挥黄埔作为广州乃至广东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阵地作用,从产业端发力,构筑针对新冠病毒的“防检治”全链条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异军突起,集聚超3000家生物医药企业,向千亿级的产业规模迈进,快速跻身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另一方面,坚持项目为王,实现稳中求进。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该区快速完成由常态化防控转入战时模式,稳住了实体经济基本盘,充分展示了黄埔区乃至广州市经济发展的韧性、弹性和广阔回旋余地。坚持规划、平台、项目三位一体,吹响项目集结号,做好企业服务和项目跟进,以项目建设为广州经济注入更多强身健体的“疫苗”。

  湾区“创新航母”加速领航,科技和产业项目占比近50%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主战场、先进制造业主阵地、科技创新主引擎。“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的500个重大项目中,科技和产业项目占比近50%,分量重、含金量高。

  “本次参加会战的科技领域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200亿元,推动黄埔打造最具实力的战略科技力量、最具活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最具魅力的创新生态环境。”黄埔区科技局局长陈伟权在发布会上表示。

  当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构建了“1+1+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第一个“1”是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临床救治中发挥“领头羊”作用。第二个“1”是全国仅3家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是指启动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N”是包括张伯礼院士领衔的新黄埔中医药联创院,以及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空天院、自动化所、长春应化所等一系列大院大所共建的多个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目前,该区聚集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系列院所、国内外一流高校及各类高端研发机构1000多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占全省2/3;高技术产品产值约占全市的70%;区本级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近100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38%。科技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开发区第一。

  “引进来不是目的,服务好、出效益才是关键。”陈伟权表示,对于这些高端创新资源,将在资金、土地、人才服务、政策配套等4个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保障。

  比如,将与中科院共建的院地合作项目作为该区财政首要保障的重点项目之一,按照研究院的需求给予资金和项目用地支持。同时对院地合作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人员,在人才绿卡、入户、子女教育等方面为建立绿色通道。政策配套方面,出台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各相关平台采用现代化管理制度、市场化运行机制和灵活的用人机制,赋予其人财物自主管理和使用权,构建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允许创新平台成立成果产业化经营公司、投资公司,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

  以“万亿制造”为引领,奋力打造“中国工业最强区”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屹立时代风口的“定盘星”,工业则始终是该区应对大风大浪的“顶梁柱”。

  在本次发布会上,黄埔区在“万亿制造”的基础上新提出三个以“万”为开头的关键词——“万企创造”“万物互联”“万顷空间”,推动全区从“制造高地”迈向“创造高峰”。

  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徐丹介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围绕“百大项目庆百年”重点推进万亿制造领域项目共100个,总投资额达2233亿元,预计达产产值3626亿元。重点项目全面覆盖该区“8+1”支柱产业。

  “万企创造”,得益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民营及中小企业近3万家,产值规模占全市50%以上,着力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能,一批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中科飞测等填补集成电路卡脖子领域空白,推动集成电路产业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中坚力量,实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万物互联”,就是打造国际数字枢纽,率先开通华南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推进建设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抓实“芯片+软件+云生态”的数字化安全可控。

  “万顷空间”,就是推动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三片协同”,形成“万顷级高质量发展空间”。重点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布局建设翟洞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生物安全产业园、中国新材料CID。

  土地要素是制造业发展的根基。在土地资源比较紧缺情况下,如何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对此,徐丹表示,该区将通过规划新土地、发展新工业、加快新升级等方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要素支撑。

  一方面,大手笔规划,统筹增加制造业新土地。加快落实广州市关于工业产业区块55%工业用地纯度要求,在现行49平方公里控规工业用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约6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另一方面,大力度推广,鼓励发展创新型都市新工业。以区属国企为主要力量,奋力打造100万平方米都市型工业发展空间。

  此外,大范围整治,加快推进36个村级工业园新升级。以中国软件CBD、横沙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作为样板范例,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空间。

  中国软件CBD是该区第一个“工改新”村级工业园,在原来闲置荒废的村集体土地上,打造55万平方米国家级信创产业基地,构建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形成“硬件+软件+云”的协同发展产业生态。

  开创城市更新“黄埔模式”,“工业一哥”华丽蝶变

  本次“百大项目庆百年”大会战中,城市更新项目也是重头戏。共49个旧改项目中,已批已过会项目共39个,开工项目49个,总投资4841亿元,占百大项目总投资的40%。

  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局长侯奔介绍,自2018年底获批成为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先后出台“城市更新10条”、“城市更新18条”等改革创新纲领性文件,形成“1+20”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形成了“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的“黄埔模式”。

  2020年6月,该区在全市率先制定《决胜三年完成旧村拆迁攻坚任务行动方案》及作战蓝图,要求内三年内完成 66条重点旧村拆迁任务。2020年拆除旧村面积1490万平方米,占过去10年总和的78%,占全市2020年旧村改造拆迁总量的83%。今年1至5月,完成旧村改造房屋拆迁面积612万平方米,完成固定投资约212.3亿元,同比增长313%。

  截至2021年5月,全区“三旧”改造标图建库52.63平方公里,累计批复城市更新项目125个、开工面积14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53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8589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2亿元。

  城市更新不等于拆除重建,最根本的是以城市更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反哺区域经济。近年来,该区通过旧厂改造释放产业用地1.7平方公里,在已批旧村项目规划落实政府产业用地面积13.2公顷,建筑面积68.1万平方米,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资源。同时,采用土地置换、规模腾挪,拆旧复垦等方式整备零散土地,释放规模指标。预计全区改造后将提供产业载体300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平均产值可达200亿元/平方公里、为改造前的4倍。

  (供稿:钟飞兴 范敏玲)
















战略联盟
合作机构 广东省中药协会 | 大湾区创新产业联盟 | 海汇投资 | 东方富海 |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4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