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探索具有黄埔特色的城乡风貌营造之路,近日研究制定了《广州市黄埔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控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审议。《指引》围绕“国际品质、创新特色”的风貌名片,从目标纲领、管控体系、审批流程及保障制度等层次抓纲举目,做对设计管控“运算符”,搭建品质提升“大平台”,以高标准设计引领高品质城市风貌,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擘画地域生态“全框架”,传承“黄埔基因”
黄埔区地域辽阔,涵盖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等多类功能片区,环境构成较为复杂。《指引》充分尊重黄埔区“蓝绿交织、山海相连”的生态本底特色,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整合地区形态骨架和特色分区为总体层次目标,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空间资源为基础,提炼岭南山水特色,锚定结构性的总体格局框架,塑造黄埔整体建筑和开敞空间系统,突出山水相依、文化传承、古今交融的总体风貌特色,在宏观层面上维护了“北部生态绿谷、南部六脉通海”的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
培塑文化特色“全要素”,凝练“黄埔物语”
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等享誉中外的文化圣地,经过世代人民群众生生不息的创造传承,黄埔区已成为大湾区珠江口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指引》深刻把握“老城市”与“新活力”的内在逻辑辩证关系,优先突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强化对重点片区的城市设计指导工作,对最能体现城市文化、风貌特色,具有特殊景观价值、特定空间意图的重点片区,推动示范带动和特色塑造;坚持以用促保,激发城市文化活力,加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激活南海神庙、黄埔军校等一系列优秀历史资源文化形象,打造文冲幸福里、扶胥古镇等历史文脉传承活化样本,留住地域、历史、风情等特色资源,将历史古韵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展现国际品质、岭南特色的黄埔文化特质,形成历久弥新的黄埔城市名片。
镌刻人本精细“全场景”,培育“黄埔温度”
作为大湾区冉冉升起的科创新区,黄埔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与居民,是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新城样本。《指引》强调刻画微观地区的设计细节,从人本视角提升风貌感知与空间使用的城市关怀,提升科创办公、工业厂房、滨江港口、工业遗产等重要生产空间的环境品质;优化和谐宜人与开放交往的宜居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重点推动小区服务设施、公共设备、空间品质、建筑本体及附属设施等要素品质更新提升;营造精细化品质化的公共空间,形成种类多样、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间网络;从建筑组合、建筑单体、公共开放空间、附属设施等四个角度出发构建精细化的风貌要素设计指引。充分利用区内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素质人才,为园区与社区注入多元文化和国际视野。
部署高效协同“全链条”,提升“黄埔速度”
面向黄埔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指引》重视保障城市设计的有效实施,强化城市设计成果落地,做“有用”、“有底线”的城市设计,创新优化了城市与建筑设计工作全流程的机制与保障。一方面通过健全设计审查、提升设计水平与开展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审批流程更加稳定高效,另一方面以地区规划师为品质把控平台,牵引设计大师、高水平设计单位及社区设计师等技术服务群体,并创新场地一体化设计等有效手段极大地提升城市设计的保障力度。
(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江雪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