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新时代讯 (钟燚 通讯员 唐飞泉)由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专利资产证券化专题研讨会近日在科学城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人员围绕我国首个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意义和价值进行研讨,以进一步复制推广首个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模式,在更大范围推进专利资产证券化,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广州市金融监管局、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证券化产品主要参与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等四十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
多方面创新,破解融资难
凯得融资租赁董事长谢育能介绍,本次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在基础资产、交易模式、担保方式和增信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与之前北京文科、奇艺世纪发行的资产证券化相比,本次专项计划是采用开发区内高新企业知识产权作为标的,通过开展专利的二次许可,并以二次许可使用费债券作为基础资产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强抵押、强担保的融资困境。同时,由具有国内AAA信用评级的开发区金控集团提供差额补足和流动性支持,对创新试点提供了很好的信用保障。
在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权看来,本次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独特之处体现在通过两次专利许可的交易结构构造,以专利许可法律关系为依托,实现了无形专利于金融资本的对接与融合。同时,由于本产品中企业不丧失专利所有权,仅需提供专利质押担保,企业普遍接受度较高,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
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金融学院副院长邓宏图认为,本次专利证券化最主要的创新体现在“二次许可模式”的契约结构方面。此外,通过资格甄别、内部评估、第三方评估、市场评估、监管体系等多级过滤的方式,实现了产品预期风险的递减,使产品达到了增智、增信、增资与增技的“四重变奏”。
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学系副教授孙希芳表示,广州开发区推出的这款“专利许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是一个令人非常振奋的金融产品,具有历史性意义,将会成为破解我国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利器。“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重要的作用。”
解决存在问题,形成黄埔经验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全国首个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多方面的示范效应,具备在更多地区进行复制推广的可行性。但由于该产品是一个新兴事物,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完善标准、做好风险控制将是未来商业可持续化的关键。
“平台的准入门槛、开放性和标准有待厘定和完善,”邓宏图认为,下一步,要弄清楚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行业标准与市场定价之间的具体关系,寻找多主体风控机制。同时,也需要解决专利技术证券化产品交易中心的制度体系与法律资源问题。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利证券化产品的推广还需要合理确定资产的合规、现金流的稳定性、交易结构的模式以及知识产权评估等标准,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将是推广复制的核心。
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高级合伙人刘凯达有多年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经验,在他看来,专利证券化不应该是“一次性动作”,还需要建立一种底层资产的快速替换机制,“通过对知识产权进行动态化复评,从而更加合理地对企业的专利价值进行评估”。同时,他建议引入保险机构,通过购买知识产权保险的方式,规避可能的风险。(供稿:钟燚、唐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