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开发区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以企业为中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六大创新工程”,构建十大创新产业集群,培育百家高成长性瞪羚企业,汇聚万名人才创新创业,辐射带动全面创新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据了解,今年1-4月,开发区孵化器集群新引进企业145家,新增注册资本13.24亿元;1-3月,首批124家瞪羚企业总收入达126亿元,收入增速达28.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40亿元,同比增长15.16%,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区重点围绕人才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国际科技合作、新型产业组织、孵化加速载体、高成长性企业培育等六大工程先行先试,探索发展,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有效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实施人才特区建设工程
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制定人才特区建设规划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一揽子人才政策和“百千万人才金字塔”计划,形成从领军人才到骨干人才和技能人才相配套的人才队伍,获批成为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在全省率先出台吸引科技领军人才政策,对每名科技领军人才扶持最高达1500万元,聚集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11个。为区内创业的院士专家团队提供项目启动资金,建设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引进中央“千人计划”人才50名,两院院士29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名。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海外设立人才工作站,目前已吸引3000余名海外留学人员在区内创办700多家企业。积极探索国内外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建设了一批重点产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
实施科技金融创新平台工程
探索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新路径,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的对接和互动,设立10亿元的引导基金、3亿元的担保基金和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聚集风险资本100亿元,为科技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依托广州科学城打造华南区域性OTC市场,相继建成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广州股权投资基地和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积极推动科技企业上市,成立了“上市办”对企业上市开通“绿色通道”服务,目前全区上市企业已达到30家,占全市的1/3,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达到16家,约占全市的45%。积极探索“孵化+天使投资”新模式,成立了“广州开发区天使投资联盟”,建立天使投资、产业基金与科技型初创企业对接机制。
实施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工程
推动对外开放与科技创新互融互促,把对外开放优势转为自主创新的优势,构建开放式创新模式,增强开放式创新优势。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打造全国首家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区,规划建设了腾飞科技园“中欧创新中心”、中欧岭南创业创新科教园等,引进了施耐德华南总部等25个欧洲企业项目。搭建“中英生物科技之桥”,谋划建设“中英生物科技园”,累计12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建设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已筹建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设立了中以生物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实施新型产业组织塑造工程
建设知识城、科学城和生物岛“两城一岛”科技创新核心载体,形成了高科技企业密集、创新创业活跃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去年,广州科学城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工业总产值2004.8亿元,占全区的38%。依托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设计等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以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香雪制药、冠昊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威创视讯、视源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LG显示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以金发科技、毅昌科技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开发区主动把握工业4.0发展机遇,将着力打造30公顷广州机器人产业园,启动建设德国库卡机器人、日本发那科和安川机器人、瑞士ABB机器人等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企业投资项目。加快推动北京大学华南产业创新研究院、武汉大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园、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实施孵化加速载体工程
着力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大孵化器战略,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构建了投资多元化的孵化器体系。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加快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建成4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孵化面积达339万平方米,形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
针对大众创业者最急需的创业经验、人才团队、科研软硬件等要素,构建了公共技术、人才、创业导师、国内外对接、投融资等综合孵化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链条式”服务,形成了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载体体系。推动专业孵化器快速发展,引导“华南新材料创新园”等一批行业领头科技企业参与专业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
出台《瞪羚企业认定扶持试行办法》、《瞪羚企业认定扶持操作细则》,重点筛选培育一批创新性强、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瞪羚企业”。通过专员服务、支持市场开拓、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引进和激励人才、品牌塑造、知识产权推进等一系列的政策资金扶持,支持瞪羚企业和创业企业做强做大。
去年,124家瞪羚企业总收入达410亿元,收入增速25.6%,对全区收入增长贡献率达18.5%,成为开发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下一步,开发区将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省科技创新大会的部署,以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发挥开放创新优势,以“大孵化器”催生创新力量,继续实施“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快建设“人才特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