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创业的人,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跃跃欲试的,好像《玻璃樽》里的阿布:“星星在哪里都是很亮的,就看你有没有抬头去看他们”,这些人相信自己有一双慧眼,能见人所未见;
另一种是咬牙切齿的,就像《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我等这个机会三年了,不是为了证明我比别人强,只是要证明我失去的东西,一定会夺回来”。
人性使然,大率如此
问题是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太过山车了,很多人是带着满江红和愚公移山的憧憬全情投入的,到头来却只剩“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幻灭感。还有人把创投圈当成舞台,时刻不忘进行自恋人格的伟大表演,当然最终会有幸运儿在高达90%的死亡率中幸存下来,享受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喜悦。
随意对别人进行智商碾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创业之所以死亡率爆表,首先是互联网时代的低门槛之所赐,总有那么一些人的雄心壮志膨胀到无处安放,要将乔布斯、马云、雷军踩在脚下,但不知世事之难,徒有任事之勇者甚多,最普通也最常见的就是自以为冰雪聪明,可以随时对别人进行智商碾压。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组织愈益精密,个人才智的作用终将被弱化,让位于体系的力量。创业不是老僧入定,千万不要代入你为投资人描绘的情境,产生“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智商优越感。你能够发现一个行业的G点,与有能力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根本是两回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很多O2O伪创新的取胜之道是,在成熟的传统业务上嫁接一个APP甚至一个公众号,以轻快的线上体验代替繁复的线下流程,自己则大玩轻资本戏法,把苦活累活留给别人,由电商所创立的这套生意经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创新公司在不同领域实践。从订餐到外卖,从汽车后市场到互联网出行,同质化的本地生活创新如过江之鲫,在资本荷尔蒙的催动下,产品的基础运营退而求其次,营销公关却妆扮得艳光四射,亭亭玉立。
互联网对中国产业格局的渗透已经形成了小米做家电,格力做手机的错位,情怀更多,赌局更大,但一切似乎只为了抢头条,曾经推崇“少即是多,大道至简”的雷军如今不再专一,原来坚守“核心科技”的董明珠,现在却要分分钟灭掉小米,是他们变了还是时代变了?那些曾经怀揣济世梦想的创业者,如今在深陷刷单,做量时,又有几人能直面过往的自我?
享受胜利三分钟后,请重新出发!
科技发展太快,新生代的热情与专注却不成正比,心血浇灌的产品即便有短暂的绚烂,往往也是昙花一现。互联网创业的最大不同在于,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你都没有时间停下来享受祝福或安慰,更没人听你的自怨自艾,一如那句歌词:只不过是重头再来。
今天的创业者要接受的不仅是失败的洗礼,还有过山车式的疯狂。这是一个尝鲜大于忠诚的年代,用户会因某个爆点或补贴而突然聚集,也会因意兴阑珊而随时作鸟兽散,因为市场、技术和需求总在改变,为了不让今天的成功变为明天的鸡肋,为了不要以后声泪俱下的去做复盘或感悟,创业必须永远是正在进行时。李彦宏说过,通过创业赚钱是最苦的一条路!但偏偏又是一条最具吸引力的道路,很多人有感于马云的那句话:“坚持,有一万次想放弃。再熬2小时,也许就成功了!”
《春光乍泄》里,梁朝伟对张国荣说:“不如,我们重新来过!”创业如真爱,无关成败利钝,但求释放内心的欢愉和挣扎,至少朗朗苍穹下,无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