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有哪些惊呆小伙伴的技术能够实现呢?我们先穿越去看看吧~
-1-
打游戏能治精神病

“憋拦着我!我治病呢!”下回老妈女朋友再唠叨你打游戏奏这么回她!
位于波士顿的Akili Interactive Labs 公司,研发了一款名叫Project:EVO的游戏。游戏的主角是一个黄色的外星小人,驾驶着小木筏,奔驰在扭曲的水面上。游戏的任务很简单,击中水中不时窜出的蓝色小鱼,同时避开其他颜色的鱼和飞鸟。抓获的鱼越多,游戏难度越高。
这款看似平常的游戏其实是专为认知类精神疾病患者(如多动症、自闭症)开发的。该已通过了八次临床测试,治疗效果显著,2016年将会开始规范化。
-2-
看得见即摸得到

“这衣服料子真好哇,摸起来很柔软!”未来的你边对着屏幕边念叨着。没错,眼见就能摸到!手机上的force touch(触觉反馈)技术将被进一步应用到汽车业、零售业和医疗保健中。
到时候可不是震动那么简单,触觉反馈技术能够让我们在线“感觉”衣服的质地,触觉鞋垫可以帮老人保持平衡、防止摔倒,还可以帮助司机在眼睛不离开路面的情况下操作显示器。在游戏和影视中如果应用触觉反馈技术,效果应该更加令人期待...(自行脑补ing)
-3-
出租人脉办事方便

“喂?思聪啊?你家电影院爆米花没装满!”
咦?你怎么会认识思聪呢?通过人脉啊!就像用Uber找私家车,Airbnb找闲置房一样,未来我们也能租用人际资源。不是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人通过6层关系就能建立联系吗?拭目以待啦!
-4-
虚拟现实告别异地恋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存在”,并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体验是永远不可能从一个二维屏幕中获得的。
安装虚拟现实摄像头后,灾区的情况可以让大家感同身受,被隔离的患者也可以跟家人进行交流,异地的情侣能够感受到恋人就在身边。
-5-
产品好不好心跳说了算

一个头套,一部测谎仪,你以为这是美剧?Nonono,这就是未来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
我们的生物特征,如心跳、呼吸、睡眠,做不了假,都可以用来评价产品和服务。将来我们可以根据睡眠给床垫评级,依据参与者的运动数据给体育活动评级,根据心跳评测电影的恐怖程度,过山车的惊险指数等。
-6-
机器人治疗自闭症

有一种人,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他们被称为“自闭症患者”。
目前,全球有3500万人患有自闭症。自闭症多数在幼儿时期发病,每110个孩子中就有1个被诊断患有自闭症,而这个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对于这些不愿与人交流的孩子,我们可以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玩具与他们交流,开发自我意识。机器人非常适合这类工作,因为他们有无穷的耐心,而且不带有偏见。
-7-
虚拟现实缓解疼痛

病痛的折磨不必通过止痛药来缓解,虚拟现实技术也能做到。
在不久的将来,VR技术将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慢性疼痛等。目前,华盛顿大学已经采用通过向企鹅扔雪球的VR技术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及灼烧感;通过“暴露疗法”,教人们直面惨淡的人生,治疗内心恐惧,如怕坐飞机、怕打针、恐高、密闭恐惧症等。
-8-
无处不在的传感器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感器不再局限于手机和手环上,在生活中的用途越来越多。
可能一枚糖果大小的传感器,就能测量温度和湿度变化。放在厕所来检测是否有漏水,放在花盆上来告诉你盆中植物是否需要浇水,甚至挂在晾衣绳上就能提醒你衣服已经干了。怎么用发挥你的想象!
-9-
汽车间无线通信

“哥们儿,前面堵死了,绕道吧!”开车的时候,对于突发状况,多希望能有人给提个醒。
目前,美国通用汽车、密歇根大学、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已经研发出汽车间的无线通信技术,让汽车与汽车之间相互“对话”,分享路况信息,比智能巡航更加先进。
-10-
通过手机看信用

信用体系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近200年,近半个世纪以来更走向规范和成熟。而发展中国家的信用评分体系刚刚建立并不完善,很大程度上限制创业。
如何快速有效的为每个人建立信用档案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美国的初创公司InVenture和Happy Mango一直在探索一种数据集,通过用户的手机使用行为(包括通信模式)得出用户的责任指标和信用指标。在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的今天,很快就能实现。
怎么样?这么多新科技,是不是超乎想象啊,但画面感又很强呢?哈哈哈,希望这些科技都能快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