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潘鹤名作《艰苦岁月》亮相图书馆正门。(邓勃/摄)

馆内展览,参观者众多。(邓勃/摄)
1月19日,“时代华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公共雕塑大展”在区图书馆(香雪馆)开幕,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城市公共雕塑专题展览。潘鹤、梁明成、唐大禧、曾成钢、吴为山、黎明、李象群、俞畅、林国耀、陈克等约60位全国老中青知名雕塑家作品受邀参展,其中包括港澳雕塑名家作品。
此间,知名雕塑家黎明、孙振华、俞畅等共同倡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公共雕塑发展联盟。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雕塑家、理论研究学者举行学术研讨会,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艺术发展前景等建言献策。
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区领导李雪枝、金伊君、崔幼文等出席展览活动。
本次大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指导,市委宣传部、黄埔区政府、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办。大展首站设在黄埔区图书馆(香雪馆),展至1月28日,为期10天。第二站为广州大剧院,展期至3月底。
公共雕塑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活动主办方称介绍,建国以来,以《五羊石像》、《孙中山像》、《广州起义纪念碑》、《开荒牛》、《珠海渔女》等为代表,岭南雕塑艺术家们以其独特的雕塑语言和创作样式,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的典范之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引领全国,也奠定了岭南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的江湖地位。尤其在广东,就涌现出了潘鹤、梁明成等一批优秀的中国早期的公共雕塑实践者。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时,提出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要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广州又称‘羊城’,五羊雕塑就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了具象的记忆。”朱小燚在致辞中表示,好的雕塑作品不仅要陈列于殿堂,还要真正走进城市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在市民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只有市民都热爱雕塑艺术,广州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雕塑大市。”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正在大举推进,广州作为大湾区的文化中心,对于共建人文湾区责无旁贷。此次大展通过展示全国知名公共雕塑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旨在打造独具大湾区特色和影响力的高端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湾区公共文化艺术水平,丰富湾区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生活。
“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下重提公共雕塑发展,所面对的已不是40年前开拓或者开放的话题,而是要更加深入和广泛地融入国际化的概念。”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兼雕塑系主任焦兴涛说。
建设湾区多元文化创新中心
本次大展选在我区开幕,颇有深意。广州作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明珠”,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中西文化的交汇地。我区至今仍存有南海神庙、玉岩书院、深井古村、黄埔军校等诸多历史文化名胜,与雕塑艺术也有着深厚的渊源:长洲岛的孙中山纪念像、科学城广场的《科学之门》和科学家雕像群、开发大道与青年路交界处的《开拓者》、黄埔公园的《风帆》等雕塑作品,无不反映了时代变迁,极具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再出发,湾区建设正当时。“黄埔是蓬勃发展大时代的缩影,雕塑是时代的反映,”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雪枝在致辞中表示,我区正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出新出彩,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广州开发区建区35周年,又是粤港澳大湾区全面铺开建设的关键一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举办此次雕塑大展,是献给祖国的诞辰之礼。
我区正高标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创新中心,再创文化优势。2018年以来,我区与港澳相关文化部门往来密切,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力图引进一些粤港澳文化组织、协会、联盟来区落户,实现三地资源的优势互补。当前,我区加大在影视、音乐、粤剧等文化产业的布局力度,充分利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优创合影4K影视基地、“青创杯”等平台,活化“黄埔军校”品牌,发挥秦中英的粤剧名人效应,策划“秦中英粤剧作品演出季”,积极落实一批与港澳合作的文化项目,努力建设大湾区文化凝聚力核心区。
大湾区公共雕塑发展联盟成立
开幕式上,黎明、孙振华、俞畅、陈克、林国耀、许群波、许鸿飞、莫一新(香港)、吴省奇(澳门)等多位雕塑家和艺术理论研究知名学者共同倡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公共雕塑发展联盟。联盟是大湾区集公共雕塑艺术创作、研究、展览、交流等活动为一体的组织机构,是繁荣大湾区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和方法,也是深化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
联盟发起人黎明称,粤港澳大湾区公共雕塑发展联盟是党和政府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公共雕塑艺术家和创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公共雕塑艺术家联系行业面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联盟将团结和凝聚粤港澳大湾区公共雕塑艺术家、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准,进行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创造。
“广州有广州美术学院、广州雕塑院,雕塑公园在中国可能是最多的。这些客观上推动了当地公共雕塑文化的建设。”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秘书长、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鲍海宁认为,相对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广州与港澳有更多内在的联系,成立湾区公共雕塑发展联盟是顺理成章的。成立这个联盟可以更好地展现不同地区对文化的理解,对艺术环境的把握,在不同的撞击中形成不局限于一个地区的公共雕塑的发展面貌。
据悉,联盟一方面将致力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推广,参与规划湾区城市公共雕塑新作,力推精品创作;另一方面将着力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公共雕塑艺术价值标准。依托广州城市公共雕塑创作的人才基础,联盟将辐射大湾区9+2城市,让新时代优秀的城市雕塑不仅美化城市环境,更彰显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给人民群众以启迪与美的享受。
“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做成一个公共艺术界的世界舞台,让大家都到这儿来唱戏,它就会成为一个全世界最好的舞台。”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隋建国说。(供稿:钟飞兴、郭哲涵)